岁晚相求岂为贫,每怀高谊出天真
出处:《次韵答唐》
元末明初 · 赵汸
岁晚相求岂为贫,每怀高谊出天真。
几回问信惭来使,半载幽居愧负薪。
桃李不言人自醉,芝兰满眼意常春。
重来尽有沧洲兴,长伴诗翁赋采蘋。
几回问信惭来使,半载幽居愧负薪。
桃李不言人自醉,芝兰满眼意常春。
重来尽有沧洲兴,长伴诗翁赋采蘋。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赵汸所作的《次韵答唐(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厚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首句“岁晚相求岂为贫”表明,即使在年岁将晚之时,朋友来访并非单纯为了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出于真挚的情感交流。接着,“每怀高谊出天真”强调了朋友高尚的情操和率真的性格。
诗人感慨自己“几回问信惭来使”,因为未能及时回复朋友的问候而感到惭愧,这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责任感。“半载幽居愧负薪”则表达了诗人因长期隐居而未能给予朋友更多帮助的内疚。接下来,“桃李不言人自醉,芝兰满眼意常春”运用比喻,以桃李和芝兰象征朋友的美好品质,即使不言自明,也能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持久的温暖和生机。
最后两句“重来尽有沧洲兴,长伴诗翁赋采蘋”表达了诗人期待朋友再次来访,共享隐逸生活的乐趣,一同吟诗作赋,流露出对友情的深厚期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