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夫受加陵,悔不齿编户
出处:《听政》
宋 · 陈造
为政贵中和,偏徇古无取。
无心斯善应,奸誉乃其蠹。
柰何闻见间,往往用心误。
扶弱抑其彊,古或垂此誉。
世异俗且殊,处今犹徇故。
曲直本不昧,彊弱岂所据。
君子不此恤,情伪溷丹素。
富室被剥朘,日有贫窭虑。
士夫受加陵,悔不齿编户。
羸弊取必胜,玉色吞气去。
不知世富室,如母子所怙。
不知意定向,未语机已露。
传继用一律,抱冤莫赴愬。
用是致和气,南首问燕路。
无心斯善应,奸誉乃其蠹。
柰何闻见间,往往用心误。
扶弱抑其彊,古或垂此誉。
世异俗且殊,处今犹徇故。
曲直本不昧,彊弱岂所据。
君子不此恤,情伪溷丹素。
富室被剥朘,日有贫窭虑。
士夫受加陵,悔不齿编户。
羸弊取必胜,玉色吞气去。
不知世富室,如母子所怙。
不知意定向,未语机已露。
传继用一律,抱冤莫赴愬。
用是致和气,南首问燕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中和:指平衡、调和。偏徇:偏袒,不公正对待。
斯:这,此处。
蠹:蛀虫,比喻破坏者。
曲直:是非曲直。
贫窭:贫穷。
加陵:欺凌,侵犯。
玉色:比喻美好的品质。
怙:依靠,依赖。
机:机巧,意图。
律:规则,法度。
愬:诉说,申诉。
南首:面向南方,象征公正。
燕路:比喻寻求公正的途径。
翻译
治国之道贵在平衡,一味偏袒古来无益。若无公正之心,善良就会被利用,邪恶之名由此滋生。
然而,在视听之间,人们常会误入歧途。
扶持弱小,抑制强权,古人有时以此赢得赞誉。
时代变迁,风俗各异,如今仍有人遵循旧习。
事物本身并无曲直之分,强弱的标准并非固定。
君子不应拘泥于此,真情与虚伪混淆不清。
富人遭受剥削,每日担忧贫困。
士大夫受到欺凌,追悔当初未能安居民间。
弱者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美好品质被吞噬。
世人只知富人的权势,却不知他们依赖的是什么。
人心难测,还未开口,意图已泄露。
传承接续都遵循同一规则,含冤无处申诉。
因此导致了和谐的缺失,向南方寻求公正之路。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听政》,作者陈造是宋代的诗人。诗中表达了对政治治理原则的见解。他认为,执政者应当追求中庸之道,避免过度偏向任何一方,否则会滋生奸佞和虚誉。诗中批评了那些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过于偏袒弱小而压制强势的行为,认为这种做法虽然可能一时受到赞誉,但并不符合公正的原则。
诗人指出,时代变迁,风俗各异,处理问题时不能拘泥于古代的成规。他强调是非曲直的本质,并非取决于力量的强弱,真正的君子不会因此而妥协,而是坚守真实与虚假的界限。他还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如富人被剥削,士大夫受到欺凌,弱势群体的困境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最后,诗人呼吁执政者要以公平和谐为目标,不应仅凭个人好恶行事,而应倾听各方意见,如同向南询问正确的道路,以实现真正的公正与和平。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