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长时间的阴雨后,突然放晴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感慨与对时间流转的思考。
首句“借却今朝补昨旬”,借用了“补”字,形象地描述了通过今天的晴朗天气来弥补过去连续八旬的阴雨,赋予了时间以修补的力量。接着,“历书新纪祝融神”一句,将时间的更替与神话中的祝融神联系起来,寓意着新的纪元开始,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两句,运用了金乌(太阳)与蜀魄(传说中四川的鸟,象征哀伤)的意象,描绘了长时间阴雨后的景象,金乌不再升起,象征着光明的缺失;蜀魄啼鸣,暗示着哀伤与遗憾的情绪。这里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情境的感慨。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两句,引用了羲叔(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和帝虞(古代帝王)的故事,以及星火传递的象征,强调了时间的延续与历史的传承。星火不仅代表了光明与希望,也隐喻了文化的薪火相传。
最后,“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接受与对内心世界的坚持。尽管外界的季节更迭、时间流转,但内心的世界依然保持着春天般的温暖与活力。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即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结合历史与神话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间、自然、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