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閒岂有待,彼忙竟何逢
夜窗风雨来,岁事忽已冬。
人或知子欤,我身为从容。
此閒岂有待,彼忙竟何逢。
徒以蜗角微,展转缠心胸。
栽田艺禾黍,伏腊可粗供。
功名不难办,肉食皆鼎钟。
鉴赏
这首诗《别斯远》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卜居得幽旷,崇山倚长松”,诗人选择了一处远离尘嚣、幽静旷达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居所,周围环绕着高耸的山峦和挺拔的松树,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接着,“夜窗风雨来,岁事忽已冬”描绘了夜晚窗外风雨交加的情景,时间悄然流逝,季节已经进入了冬季。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示了时光的匆匆和岁月的流转。
“人或知子欤,我身为从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而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面对生活。
“此閒岂有待,彼忙竟何逢”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忙碌与闲适生活的对比思考。在忙碌中寻找不到真正的满足,在闲适中却能发现生活的真谛。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徒以蜗角微,展转缠心胸”借用“蜗角微”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认为这些外在的追求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烦恼和困扰之中,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栽田艺禾黍,伏腊可粗供。功名不难办,肉食皆鼎钟”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给自足、简朴生活的追求。他愿意通过耕种田地,收获粮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不在意外在的功名富贵。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节制,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综上所述,《别斯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推崇。它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