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定师兴寺始,党刻不辞惭全文

定师兴寺始,党刻不辞惭

出处:《灵岩寺二十六韵
元 · 王恽
中土论名刹,兹山第一岩。
地灵连海岱,境胜隔仙凡。
绀殿通虚阁,丹崖间翠岚。
天低神宝岭,佛出證明龛。
鸡警阴魔暴,僧驯怒虎眈。
定师兴寺始,党刻不辞惭
石状殷公怪,眉庞老衲毵。
钟声盘绝壑,幡影走枯楠。
法护双椤树,经严七宝函。
巢栖松鹤赭,茗瀹露泉甘。
花雨濛沙界,岩团抱碧潭。
布金仍赵魏,仰食不耕蚕。
富览山无尽,幽寻力不堪。
微官嗟缚律,小隐欲投簪。
吟就篮舆往,禅思玉版参。
静缘天或假,世味苦相谙。
城市蛙居坎,功名蚁战酣。
有来求福利,谁复减嗔贪?风化吾儒在,慈恩释氏覃。
教崇缘世主,风靡过周南。
以此山林胜,皆为佛老探。
兹游聊适意,他日尽横谈。
翠琰诗如此,清吟口讵缄。
顾瞻因咄咄,前后至三三。
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夕阳人影淡,犹惜动归骖。

鉴赏

这首《灵岩寺二十六韵》是元代诗人王恽对灵岩寺的赞美之作。诗中描绘了灵岩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首句“中土论名刹,兹山第一岩”,开篇即点明灵岩寺在中国众多名刹中的独特地位。接着,“地灵连海岱,境胜隔仙凡”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灵岩寺所处环境的神奇与超凡脱俗。

“绀殿通虚阁,丹崖间翠岚”描绘了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绀殿与虚阁相互映衬,丹崖与翠岚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面。接下来,“天低神宝岭,佛出證明龛”则进一步渲染了灵岩寺的神圣氛围。

“鸡警阴魔暴,僧驯怒虎眈”通过鸡鸣驱邪、僧人驯虎的细节,展现了灵岩寺僧侣的修行境界与超凡能力。而“定师兴寺始,党刻不辞惭”则赞扬了开山祖师的勇气与决心。

“石状殷公怪,眉庞老衲毵”通过描述奇特的石头形状和老僧的外貌,进一步丰富了灵岩寺的神秘色彩。接下来,“钟声盘绝壑,幡影走枯楠”则以钟声与幡影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

“法护双椤树,经严七宝函”描绘了寺庙内法器与经文的庄严,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巢栖松鹤赭,茗瀹露泉甘”则通过松鹤与茗茶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花雨濛沙界,岩团抱碧潭”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充满了诗意与禅意。“布金仍赵魏,仰食不耕蚕”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佛教慈善精神的赞颂。

“富览山无尽,幽寻力不堪”表达了对灵岩寺无尽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微官嗟缚律,小隐欲投簪”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吟就篮舆往,禅思玉版参”描绘了诗人前往灵岩寺的场景,以及在寺庙中的禅思与感悟。“静缘天或假,世味苦相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世态的深刻理解。

“城市蛙居坎,功名蚁战酣”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喧嚣。“有来求福利,谁复减嗔贪?”则提出了对人性贪婪与欲望的反思。

“风化吾儒在,慈恩释氏覃”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和佛教慈悲精神的认同。“教崇缘世主,风靡过周南”则赞扬了佛教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最后,“以此山林胜,皆为佛老探”总结了灵岩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价值。“兹游聊适意,他日尽横谈”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满足与期待未来的讨论。

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深度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