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全文

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

宋 · 刘克庄
施先生学有源流,家自长安徙益州。
畴昔建牙当一面,祇今失国托诸侯。
身侨岳麓无生计,目断岷峨起暮愁。
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

注释

施先生:指施某人,对学者的尊称。
源流:学问的传承渊源。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首都。
徙:迁移。
益州:古代中国地区名,今四川成都一带。
畴昔:往昔,从前。
建牙:建立军营或指挥部。
祇今:现在。
失国:失去国家政权。
托诸侯:依靠其他政治势力。
身侨:寄居在外。
岳麓:湖南长沙的名山。
生计:谋生之计。
岷峨:四川境内的岷山和峨眉山。
暮愁:傍晚的忧愁或思乡之情。
汉廷:汉朝朝廷,这里可能代指当今朝廷。
黼黻:古代礼服上的花纹,象征官员。
蜀珍:蜀地的珍贵物品。
淹留:长久停留。

翻译

施先生学问有深厚根基,家族从长安迁移到了益州。
从前他独当一面建立威信,如今国家衰败只能依靠各方势力。
他在岳麓山客居无依无靠,遥望岷峨山引发傍晚的哀愁。
听说朝廷需要人才,蜀地的珍宝怎能长久滞留于此。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哀伤情感的诗句,由北宋时期的词人刘克庄所作。诗中通过对施先生家世的描述,反映出一种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无常的情绪。

"学有源流"表明施先生的学问渊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家自长安徙益州"则描绘了家族由中原地区迁移至四川的历史变迁,益州即今之四川。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转移,也象征着家族力量和影响力的南迁。

"畴昔建牙当一面"中的"建牙"指的是古代设立军事防御基地或边疆据点,而"当一面"则意味着曾经在某个地区拥有权势。然而到了"祇今失国托诸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与现实中国家沦丧、个人寄身于他族的无奈。

接着的"身侨岳麓无生计"和"目断岷峨起暮愁"则描绘了一种漂泊异乡,无所依归的情景。"岳麓"指的是高山与林木交错之地,常用以形容隐逸的生活;而"身侨"即身处异乡,流离失所。"目断岷峨"则是说视线被遥远的山峰切断,"起暮愁"表达了日落时分的愁绪。

最后两句"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中,"汉廷"指的是汉朝的宫庭,而"黼黻"则是用来形容文臣之官服的华丽。这里诗人通过对古代汉朝文化繁盛时期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中的失落和珍贵记忆难以留存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施先生家族的兴衰史,以及个人的漂泊感与时代变迁之痛,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