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虞人罗,千仞安可招
出处:《答家中洲》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鸠鸟出草飞,毛羽何翛翛。
昔为鞲上鹰,今者居无巢。
岂若彩凤皇,高举乘回飙。
小音合笙管,大音中咸韶。
揽德一来下,至今空寂寥。
肃肃虞人罗,千仞安可招。
倚伏本无门,变化谁能料。
何时戾天翰,从君鸣九宵。
昔为鞲上鹰,今者居无巢。
岂若彩凤皇,高举乘回飙。
小音合笙管,大音中咸韶。
揽德一来下,至今空寂寥。
肃肃虞人罗,千仞安可招。
倚伏本无门,变化谁能料。
何时戾天翰,从君鸣九宵。
鉴赏
这首诗以鸠鸟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首句“鸠鸟出草飞,毛羽何翛翛”描绘了鸠鸟自由飞翔的情景,展现了其轻盈自在的状态。接着,“昔为鞲上鹰,今者居无巢”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作为鹰被束缚于人的手中,与现在无处栖息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
“岂若彩凤皇,高举乘回飙”将自己与彩凤进行对比,彩凤能高飞于云霄,乘风而行,象征着诗人对更高远理想的追求。“小音合笙管,大音中咸韶”则通过音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未能实现宏大的抱负,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揽德一来下,至今空寂寥”表达了诗人对于德才兼备之士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的孤独感。“肃肃虞人罗,千仞安可招”则以猎人布下的罗网比喻社会的束缚,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难以实现。
最后,“倚伏本无门,变化谁能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何时戾天翰,从君鸣九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能够展翅高飞、实现理想抱负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鸠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