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沙场秋,寒日亦为碧
出处:《读文相吟啸稿》
宋末元初 · 黄庚
垂垂大厦颠,一木支无力。
精卫悲沧海,铜驼化荆棘。
英风傲几砧,滨死犹铁脊。
血洒沙场秋,寒日亦为碧。
惟留吟啸编,千载光奕奕。
精卫悲沧海,铜驼化荆棘。
英风傲几砧,滨死犹铁脊。
血洒沙场秋,寒日亦为碧。
惟留吟啸编,千载光奕奕。
注释
大厦:形容建筑物高大。颠:倾覆,倒塌。
精卫:神话中的小鸟,象征坚韧不拔。
沧海:形容大海广阔无垠。
铜驼:古代长安的象征,这里指城市遗迹。
滨死:临近死亡。
铁脊:形容人或动物的脊背像铁一样坚硬。
血洒:鲜血洒落。
吟啸:吟咏啸歌,表达情感。
光奕奕:光彩照人,形容光辉灿烂。
翻译
高大的建筑即将倾覆,一根木头也无法支撑其重量。精卫鸟对苍茫大海感到悲凉,铜驼雕像化为了荆棘丛生之地。
英雄的风骨傲视砧板,即使濒临死亡,依然挺直脊梁。
鲜血洒满战场秋色中,寒冷的阳光也显得凄冷。
只剩下诗篇和啸歌留存,千年时光里熠熠生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破败而坚韧的画面。"垂垂大厦颠,一木支无力",形象地刻画了大厦将倾,仅凭一根木头勉强支撑的危局,暗示了时局动荡不安。"精卫悲沧海,铜驼化荆棘",借用精卫填海和铜驼变草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衰败、英雄无处施展抱负的哀叹。
"英风傲几砧,滨死犹铁脊",赞美了英勇之士即使面临绝境,仍保持铮铮傲骨,坚韧不屈。"血洒沙场秋,寒日亦为碧",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战场,即使在寒冷的秋日阳光下,也显得悲壮而明亮。
最后两句"惟留吟啸编,千载光奕奕",诗人感慨万千,虽然英雄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和诗歌却永载史册,光照千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末元初动荡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