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出处:《仁宗皇帝挽诗二首 其一》
宋 · 余靖
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注释
丕承:不能完全继承。盛烈:辉煌的功业。
纳谏:接受劝告。
御弧:皇帝的弓箭,象征权威。
翻译
未能继承三位先王的伟业,光辉盛烈古今难以匹敌。广泛采纳谏言,群臣的智慧汇聚如书囊,朝廷的学术讨论在殿堂中热烈展开。
皇帝的弓箭如同圆满的月亮,彰显威严;御笔挥洒,如鸾鸟飞舞。
虽然皇冠和宝剑已归于陵墓,但他的英明风范永垂万世。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余靖为悼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仁宗皇帝怀有深厚的敬意和哀思。
"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这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继承前代君主的丰功伟业,其威德与先贤相比显得尤为非凡。这里所说的“三后”可能指的是唐朝末年的三位皇帝,即唐昭宗、唐哀帝和唐末帝,他们都未能挽救国势,反观仁宗则能够承续先人的功业。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这两句描绘了仁宗皇帝虚心纳谏、广聚书籍并且热衷于谈论儒家经典的景象。“纳谏”意味着皇帝愿意接受臣子的直言进谏,“囊集”则形容书籍被收藏得很是整齐有序。仁宗不仅重视学问,还广开殿阁以便于举行讨论经典的活动。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这两句描写了皇帝在宫中举办的文艺活动。其中,“御弧”指的是皇帝亲自执笔,“圆月”象征着和谐美好的气氛,“宸翰”则是对皇帝书法的尊称,而“舞鸾回”形容字迹优美如同神龙在云间翱翔。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仁宗皇帝去世,其英明的风范依然留存于后世。尽管“冠剑”代表权力和威严已经随着皇帝被安葬,但他的英杰之气却仍旧在万代之后传颂。
总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君主深切的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