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
出处:《秀亭秋怀十五首 其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
顾视不即收,顷刻已失之。
老树踞崖石,腹空犹有皮。
顾此有何好,爱玩频嗟咨。
侍者一童子,髧如枯发垂。
从我仅一饱,万事无所知。
岂不亦怪我,徘徊将奚为。
顾视不即收,顷刻已失之。
老树踞崖石,腹空犹有皮。
顾此有何好,爱玩频嗟咨。
侍者一童子,髧如枯发垂。
从我仅一饱,万事无所知。
岂不亦怪我,徘徊将奚为。
注释
佳句:美妙的诗句。意会:领悟。
不即收:未能立即记下。
顷刻:转眼间。
老树:年老的树。
犹有皮:树皮依然坚韧。
顾此有何好:这些又有什么特别。
爱玩:喜爱把玩。
侍者:陪伴者。
髧如枯发垂:头发稀疏如枯草。
一饱:填饱肚子。
万事无所知:对万物无知。
岂不亦怪我:难道不觉得奇怪。
徘徊:徘徊不定。
奚为:为何。
翻译
登上高处见到美妙的诗句,领悟其中并无非诗歌之意。环顾四周却未能立即记下,转眼间就已失去那些灵感。
老树扎根于崖石,虽然腹中空空,树皮依然坚韧。
这些又有什么特别呢?只是喜爱把玩,常常感叹不已。
陪伴我的是一名童子,头发稀疏如枯草般垂落。
他跟随我只为填饱肚子,对世间万物一无所知。
难道他不觉得奇怪吗?我为何在这里徘徊不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感受到自然美景与诗意的融合,但转瞬即逝,让人无法捕捉。诗中通过老树空肚皮象征着岁月沧桑和物是人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流逝的无常感慨。侍从童子形象则增添了一份淡定与超脱。
诗人的心境是复杂的,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面对世事变化时的无奈和困惑。最后一句“岂不亦怪我”表达了诗人自嘲自问,对自己徘徊不前的状态感到有些奇怪和不解。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哲思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