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文与可画竹不画梅,千树江头空自开
出处:《赠尽梅竹刘信可》
宋 · 李軏
刘兄胸次参元化,不发为文发为画。
心工入妙手通神,声名直与僧繇亚。
月宫拔得玉兔毫,缚成篆笔铦如刀。
纷然万有类形役,竹梅两品方清高。
打一撇,籊为寒筠洒为叶。
高低浓淡总相宜,不问风烟和雨雪。
再一扫,清作疏花瘦作枝。
向背斜阳俱造妙,任从篱落与垣池。
君不见刘梦梁画梅不画竹,一枕清风长不足。
又不见文与可画竹不画梅,千树江头空自开。
争如作者多精艺,庾岭渭川俱著意。
梦梁同姓表同文,却把信来更与字。
心工入妙手通神,声名直与僧繇亚。
月宫拔得玉兔毫,缚成篆笔铦如刀。
纷然万有类形役,竹梅两品方清高。
打一撇,籊为寒筠洒为叶。
高低浓淡总相宜,不问风烟和雨雪。
再一扫,清作疏花瘦作枝。
向背斜阳俱造妙,任从篱落与垣池。
君不见刘梦梁画梅不画竹,一枕清风长不足。
又不见文与可画竹不画梅,千树江头空自开。
争如作者多精艺,庾岭渭川俱著意。
梦梁同姓表同文,却把信来更与字。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锜的作品,名为《赠尽梅竹刘信可》。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刘信可在绘画方面的高超技艺。刘信可不仅能以文辞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而且还能通过绘画来展示其内心的妙手回春。
"心工入妙手通神,声名直与僧繇亚。" 这两句诗描绘了刘信可的绘画技巧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声誉甚至可以与唐代著名画家僧繇相提并论。
"月宫拔得玉兔毫,缚成篆笔铦如刀。"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刘信可使用的画笔如同取自月宫中神秘的玉兔之毫,其笔触坚挺犀利,如同利刃一样。
接下来的"纷然万有类形役,竹梅两品方清高。打一撇,籊为寒筠洒为叶。高低浓淡总相宜,不问风烟和雨雪。再一扫,清作疏花瘦作枝。向背斜阳俱造妙,任从篱落与垣池。" 则是对刘信可在画梅竹时的笔法进行细腻描写,无论是高低浓淡还是风烟雨雪,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现其艺术之美。
最后,诗人提到了刘梦梁和文与可,都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但他们各自擅长于画梅或画竹,而刘信可则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集众家之所长为己所用,技艺尤为出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刘信可绘画技艺的高度赞美,不仅展现了作者李锜对友人艺术成就的认可,更反映出宋代文人之间相互激励、共同提升艺术境界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