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阵谈锋不可当,小恢游刃向朝行
出处:《岳大用寺簿惠佩刀》
宋 · 袁说友
文阵谈锋不可当,小恢游刃向朝行。
一夫敌尔嗟长剑,十九人中见颖囊。
徐子身非逢季札,吕虔心已识王祥。
善刀我亦知藏去,他日犹烦赐尚方。
一夫敌尔嗟长剑,十九人中见颖囊。
徐子身非逢季札,吕虔心已识王祥。
善刀我亦知藏去,他日犹烦赐尚方。
注释
文阵:比喻激烈的辩论场合。谈锋:言辞犀利,辩论能力强。
不可当:无人能抵挡。
小恢:形容游刃有余,技艺高超。
游刃:比喻处理事情得心应手。
长剑:象征力量和威望。
颖囊:比喻才华出众,出类拔萃。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公子,以知音闻名。
吕虔:三国时期名士,善于识人。
善刀:古时指用完刀后磨砺收起,比喻做事干净利落。
藏去:隐藏起来。
赐尚方:古代皇帝赐予宝剑或其他贵重物品,这里指期待对方的赏赐。
翻译
文阵之中辩论无人能挡,你的才智如同小刀游刃有余,早晨出行都充满自信。面对一人你感叹手中长剑威力巨大,在十九人中也能轻易脱颖而出。
徐子并非遇到能欣赏他的季札,吕虔心中早已看出你的非凡之处。
像善后收刀的明智之举,我也懂得隐藏,将来或许还需要你的赏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标题为《岳大用寺簿惠佩刀》。诗中,诗人以锐利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文阵谈锋不可当",形容对方在辩论或文字交锋中无人能敌,显示出其才思敏捷和口才出众。"小恢游刃向朝行",则比喻他在处理政务时游刃有余,如同宝剑在朝堂上挥洒自如。
接着,诗人通过"一夫敌尔嗟长剑,十九人中见颖囊",进一步赞美了对方的英勇与智谋,即使在众多对手中也能脱颖而出,犹如一把出类拔萃的长剑。"徐子身非逢季札,吕虔心已识王祥",这里借用了典故,徐子指的是有才之人,而季札和王祥都是历史上善于识人的人物,以此表达对寺簿的赞赏,认为他的才能如同古代贤者。
最后,诗人以"善刀我亦知藏去,他日犹烦赐尚方"作结,表达了自己对这把佩刀的认可,同时也暗示寺簿的才华将来仍会被朝廷所用,期待有朝一日能再次得到重用。整首诗语言凝练,赞扬了寺簿的文武双全,以及诗人对其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