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
出处:《奉和武帝三教诗》
南北朝 · 释智藏
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
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
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
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
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
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
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
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
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
近识封歧路,分镳疑异尘。
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
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
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
顾惟惭宿植,邂逅逢嘉辰。
愿陪入明解,岁暮有攸因。
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
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
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
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
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
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
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
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
近识封歧路,分镳疑异尘。
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
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
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
顾惟惭宿植,邂逅逢嘉辰。
愿陪入明解,岁暮有攸因。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释智藏所作的《奉和武帝三教诗》。诗中探讨了佛教、儒家和道家三种哲学思想的融合与统一。诗人以“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开篇,强调各种学说在本质上的相通与一致。
“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指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迷惑,如同在众多药物中寻找解药,或是在六种味道中分辨苦与辛,暗示了寻求真理之路的艰难。
“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则进一步阐述了不同人因不同的经历和习性,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会有不同的选择和路径。
“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表达了最终觉悟者能够顺应万物变化,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实现内心的和谐与统一。
“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中的“大士”指的是佛家的大菩萨,通过权宜之法度化众生,“训义乃星陈”则表示教导的义理犹如繁星般璀璨,丰富多样。
接下来的几句“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近识封歧路,分镳疑异尘”、“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等,分别引用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的观念,展现了不同学说间的相互关联与互补。
最后,“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表明皇帝理解并欣赏这些哲学思想的融合,“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表达了对皇帝智慧的赞美,以及希望他能引导民众走向正确的道路。
“顾惟惭宿植,邂逅逢嘉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的谦逊态度,以及对遇到如此良机的感激之情。“愿陪入明解,岁暮有攸因”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皇帝一同深入理解这些哲理,并期待未来有所作为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释智藏深厚的哲学功底,也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