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出处:《题刘大参所藏兰图》
明 · 史鉴
秋兰何青青,罗生湘水旁。
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
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
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
浩歌离骚经,余襟涕浪浪。
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
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
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
浩歌离骚经,余襟涕浪浪。
鉴赏
此诗《题刘大参所藏兰图》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通过描绘秋兰之美,抒发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与对世俗偏见的批判。
首句“秋兰何青青,罗生湘水旁”以秋兰的青翠与生长于湘水边的自然环境相映衬,展现出兰的生机勃勃与环境的和谐美好。接着,“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描绘了秋兰随风散发出的香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郁,象征着美德的持久与深远影响。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表达了对那些追求高尚品德之人的敬佩,他们如同采摘并编织兰花,将美德凝聚成宝贵的品质。然而,“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美德的忽视与误解,人们往往更看重那些看似实用却缺乏内在价值的事物,而忽视了真正美好的品质。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进一步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即使在自然界中,草木尚且懂得珍惜与展现其独特之美,那么人类更应该珍视并发扬美德。诗人在此借草木之喻,批评了当时社会对美德的轻视。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鼓励人们通过文字或艺术形式记录和传播美德,提醒世人不应忘记这些宝贵的价值。最后,“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表达了对美德传承与理解的期待,即使在世人心中逐渐淡忘,但只要有人能够深刻理解并实践,那么美德就不会真正消失。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告诫人们不应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或形式上的模仿,而应注重内在的实质与价值。诗人以离骚经为例,强调了深入理解和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兰之美,巧妙地融入了对高尚品德的颂扬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