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纵情诗与酒,道傍疑我是耶非
林下纵情诗与酒,道傍疑我是耶非。
绿杨门巷回车辄,红蓼汀州认钓矶。
更问市朝名利者,不知谁息汉阴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清明时代卸任归隐的文人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泉石膏肓”这一典故,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尘世功名的释然态度。
首句“清时解组赋来归”,点明了诗人选择在清明的时代,辞去官职,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解组”即解下官印,象征着从官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着,“泉石膏肓愿不违”一句,运用了“泉石”和“膏肓”这两个词,前者指山泉和岩石,后者比喻病入膏肓,这里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得到满足,不再违背内心的追求。
“林下纵情诗与酒,道傍疑我是耶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生活。在林间自由地创作诗歌,享受美酒,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洒脱。同时,诗人也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暗示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是否真正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绿杨门巷回车辄,红蓼汀州认钓矶”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绿杨环绕的门巷,红蓼点缀的汀洲,这些自然景色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成为了诗人创作灵感的源泉。回车辄,即驾车归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对过往官场生活的告别。
最后,“更问市朝名利者,不知谁息汉阴机”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仍在官场追逐名利之人的疑问和感慨。他似乎在说,那些还在为名利奔波的人,是否真的理解了自己选择归隐的意义,是否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淡泊,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