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全文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

宋 · 苏轼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
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
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
愿君五裤手,招此半菽魂。
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
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
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

拼音版原文

shìjiǔshìwǎnwángsūn

níngfēishūjiāchūgōngmén

báishǒuchénxià绿yǒugōngyán

āizāiyuèrénjiǔwèijiāngtūn

guāndǎotǎnglǐnbǎoyuán

jìnwénhǎishànggǎngjiànchūshuǐcūn

yuànjūnshǒuzhāobànshūhún

jiànshǐtiānshāowàngzūnhuìshǒujìngxiǎopén

dōngláishíchuāngcún

注释

士:指有才能的人。
王孙:贵族后裔,此处指杰出人才。
叔度家:比喻出身高贵的家庭。
次公门:指名门望族。
白首:形容年老。
公言:公正之言,指正直的言论。
吴越人:指当地居民。
江湖吞:比喻被社会动荡所困。
帑廪:国库。
黎元:百姓。
海上港:可能指港口城市或地区。
半菽魂:形容生活困苦的人。
刺史:古代地方高级官员。
狱吏尊:狱吏的职位,此处指低微的地位。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镜湖:浙江绍兴的湖泊。
疮痍:战争创伤或灾难后的残破景象。

翻译

世间久无这样的人才,我晚年才遇见了王孙。
难道他不是像叔度那样的世家子弟,又怎么会出自次公那样的门第?
直到白发苍苍还在低微的官职中沉沦,身穿绿衣却能说出公正的话。
可悲啊,吴越之地的人们,长久以来被江湖吞没。
官员们的贪腐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却无法吃饱肚子。
最近听说海边的港口,渐渐露出水面,淹没了原来的村庄。
希望您能伸出援手,召回那些贫困的灵魂。
一旦见到您这位刺史,或许能暂时忘却狱吏的卑微地位。
我期待着会稽落入我的掌控,镜湖将不再如盆般狭小。
与我当初来此相比,这里再无战争创伤留存。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黄师是出行至两浙(今江浙一带)担任官职的送别之情,以及对时局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的开头“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表明作者对于能遇到品德高尚的人物感到稀缺和珍贵,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嘲,因为自己年岁已长才遇到这样的人。接着,“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则是说黄师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或者至少拥有极高的学问和品行。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中,“白首”指的是年迈之人,“沉下吏”暗示官场腐败,而“绿衣”则是士人的常服,“有公言”表明黄师是有品行、有公正声音的人。紧接着,“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反映了作者对于长期以来江南地区被战乱和官府所困扰的同情。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表达了对官员贪婪、民生凋敝的批评。而“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则是说听闻黄师将要去的地方是一片新兴的繁荣之地。

“愿君五裤手,招此半菽魂”中的“五裤手”指的是官服,“招此半菽魂”表达了作者希望黄师能以其品行和能力唤醒迷失的民众。紧接着,“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则是说黄师一旦出现在公共视野,就连带使得作者也暂时忘却了过去的不幸遭遇。

最后,“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表达了对黄师能够治理一方、恢复秩序的期待,同时也是作者对于自己东来的经历中所见所感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通过送别之情,展现了苏轼对友人品行的赞赏,以及对时政和个人遭遇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