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日落秋尘黄,西望烽火连荆襄
出处:《读余忠宣公文集》
明 · 王汝玉
中原日落秋尘黄,西望烽火连荆襄。
雄藩宿将尽惊遁,书生复见张睢阳。
孤军坚壁大江上,誓欲保障东南疆。
羽书四入丞相府,援兵不出吁可伤。
神州陆沈大势去,夫谁击楫江中央。
七年大小数百战,士卒感发疲复张。
食殚力竭城遂陷,麾下禆将无生降。
嗟公竟作厉鬼死,全家义徇为国殇。
至今遗文落人世,直与日月争辉光。
伊余再拜获披诵,徒抆血泪沾衣裳。
九原精爽应可作,愿歌大招荐椒浆。
雄藩宿将尽惊遁,书生复见张睢阳。
孤军坚壁大江上,誓欲保障东南疆。
羽书四入丞相府,援兵不出吁可伤。
神州陆沈大势去,夫谁击楫江中央。
七年大小数百战,士卒感发疲复张。
食殚力竭城遂陷,麾下禆将无生降。
嗟公竟作厉鬼死,全家义徇为国殇。
至今遗文落人世,直与日月争辉光。
伊余再拜获披诵,徒抆血泪沾衣裳。
九原精爽应可作,愿歌大招荐椒浆。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对余忠宣公的文集进行阅读后的感慨之作。余忠宣公,即余玠,南宋末年抗元名将,以忠诚勇敢、智勇双全著称。
诗中描绘了余玠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坚守大江之上,誓要保卫东南疆土的英勇形象。面对敌军频繁的军事压力和朝廷援兵迟迟不到的困境,余玠依然坚持战斗,士气高昂,即使粮草耗尽、兵力疲惫,也未曾放弃抵抗。最终,因敌众我寡,城池被攻陷,余玠及其部下壮烈牺牲,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人在读完余忠宣公的文集后,深感其事迹感人至深,不仅表达了对余玠英勇行为的敬仰,也寄托了对英雄精神的颂扬。诗中提到“至今遗文落人世,直与日月争辉光”,强调了余玠的事迹如同日月般璀璨,永载史册。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余玠在九泉之下能够听到赞美之词,并接受祭奠的心愿,体现了对英雄的深切缅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赞颂,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光辉事迹,也传递了对忠诚、勇敢和民族气节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