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材成榨床,细溜刻槃口
出处:《油榨》
元 · 王祯
巨材成榨床,细溜刻槃口。
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
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
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
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
鉴赏
这首诗名为《油榨》,是元代诗人王祯所作。诗中描绘了榨油的过程,从选材到操作,再到对榨油结果的反思,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劳。
首句“巨材成榨床,细溜刻槃口”,形象地描述了制作榨油工具的过程,大木头被加工成榨床,细小的水流在盘口处被精确地控制,预示着榨油工作的开始。
接着,“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一句,进一步展示了榨油过程中的精细操作。麻绳或其他材料被揉碎,进入榨床的重圈中,通过人力或简单的机械装置,将油脂从原料中挤压出来,整个过程既依赖于物理原理,又体现了人的智慧和技巧。
“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则表达了对榨油过程的思考。油脂作为珍贵的资源,其获取方式多样,但最终归于何处,却让人深思。这不仅反映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也蕴含了对社会分配不均的隐忧。
最后,“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诗人将目光转向榨油工人的家庭,通过“室中妇”的形象,暗示榨油工作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也伴随着家庭生活的艰辛。蓬首形容头发杂乱,象征着生活条件的艰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同情和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榨油这一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