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攀辕后者挽,奔车径欲趋灵宫
何人下手夺天巧,都入意匠经营中。
书契以来未省见,异事惊倒百岁翁。
郢斤般斧莫敢近,却立屏息惭无功。
寒窗戛戛鸣机妇,积年杼柚一日空。
山川谓可锦绣裹,尘土尽皆罗绮封。
前者攀辕后者挽,奔车径欲趋灵宫。
三年送迎礼虽旧,人事不与天时同。
方当炎属行夏令,权势大抵归祝融。
神之与人无厚薄,盖以至诚能感通。
豚蹄豆酒道傍祝,所获神赐亦已丰。
闾阎疾苦还知否,我为大夫歌大东。
鉴赏
这首诗《彩楼》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创作,描绘了一座色彩斑斓、结构精美的建筑,以及围绕其建造和祭祀活动的场景。
开篇“层层华构高且崇,万彩纠结填青红”描绘了彩楼的宏伟壮观,层层叠叠的构造高耸入云,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何人下手夺天巧,都入意匠经营中”赞美了建筑师的巧思与匠心独运,将自然之美融入设计之中。
“书契以来未省见,异事惊倒百岁翁”表达了对这座彩楼的惊讶之情,认为它在历史文献中未曾有过记载,连百岁的老人都为之惊叹。接下来,“郢斤般斧莫敢近,却立屏息惭无功”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彩楼建造的难度和技艺的高超,连郢地的工匠都不敢轻易靠近,只能屏息静观,自愧无能。
“寒窗戛戛鸣机妇,积年杼柚一日空”转而描写彩楼内部的织造场景,织机声声,织女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某一天完成了织造任务。此处巧妙地将外部建筑与内部工艺联系起来,展现了从构思到完成的全过程。
“山川谓可锦绣裹,尘土尽皆罗绮封”进一步赞美彩楼的装饰效果,仿佛山川都被锦绣包裹,尘土也变成了罗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彩楼的华丽与精致。
“前者攀辕后者挽,奔车径欲趋灵宫”描绘了人们为了庆祝或祭祀而聚集的热闹场面,车辆如飞,直奔彩楼,如同前往神圣的殿堂。接着,“三年送迎礼虽旧,人事不与天时同”指出每年的仪式虽然传统,但人与天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化。
“方当炎属行夏令,权势大抵归祝融”提到正值夏季,权力似乎归于火神祝融,象征着权力的更替和季节的变换。最后,“神之与人无厚薄,盖以至诚能感通”强调了神与人的关系,认为只要心存诚意,就能与神灵沟通,体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豚蹄豆酒道旁祝,所获神赐亦已丰”描述了人们在路边祭拜神灵,用简单的祭品表达敬意,得到了神的恩赐。最后,“闾阎疾苦还知否,我为大夫歌大东”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希望作为官员能够体恤百姓,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彩楼》不仅赞美了建筑艺术的辉煌,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宗教等多方面深刻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