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一案峙,水恰面前流
出处:《陆使君祠二首 其一》
宋 · 李流谦
山为一案峙,水恰面前流。
自是神灵宅,非从槁壳谋。
风声分井络,云气接瀛邱。
炯炯谁相领,焚香发半秋。
自是神灵宅,非从槁壳谋。
风声分井络,云气接瀛邱。
炯炯谁相领,焚香发半秋。
注释
山:山峦。峙:耸立。
水:流水。
恰:恰好。
神灵宅:神灵居住的地方。
槁壳:凡俗之人。
谋:策划。
风声:风的声音。
井络:井然有序的街道。
云气:云雾。
瀛邱:仙境。
炯炯:明亮的目光。
相领:引领。
半秋:秋意渐浓时。
翻译
山峦如案几般耸立,流水恰好在眼前流淌。这里本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而非凡俗之人所能策划。
风声清晰地划过井然有序的街道,云气缭绕连接着遥远的仙境。
明亮的目光中无人引领,只在秋意渐浓时点燃香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神圣居所的诗句,通过对山水风云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之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山为一案峙,水恰面前流",这一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生动的景象,山峙如案,水流在眼前,给人以天成自然之感。
"自是神灵宅,非从槁壳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神圣化理解,这里不是凡尘俗世所能比拟,而是一处超脱尘嚣的神灵之居。"风声分井络,云气接瀛邱"进一步描绘出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风声如织网,云气连绵,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后两句"炯炯谁相领,焚香发半秋"则转向一种仪式或宗教行为,诗人在这神灵之地,寻找同行者,以焚香作为祭祀或冥想的手段,时间点选在半秋,更增添了一份静谧与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超验世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之地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神圣境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