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戈戍边非所学,事急无人谬使前
出处:《怀归篇七月十六日作》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士人坐为仕宦牵,出疆载质可笑人。
毕生号呼冒忧患,苦用志业戕天真。
十年养气如磨剑,正欲一斩世事缠。
玉人雕斲岂受教,服膺孟氏在此言。
荷戈戍边非所学,事急无人谬使前。
来时斗米值千钱,今日郊原闻管弦。
举头秋月三回圆,知我怀归心勃然。
欲去则去谁能援,黄鹘身微亦摩天。
回看帝座黯孤悬,江湖揽袂空汍澜。
毕生号呼冒忧患,苦用志业戕天真。
十年养气如磨剑,正欲一斩世事缠。
玉人雕斲岂受教,服膺孟氏在此言。
荷戈戍边非所学,事急无人谬使前。
来时斗米值千钱,今日郊原闻管弦。
举头秋月三回圆,知我怀归心勃然。
欲去则去谁能援,黄鹘身微亦摩天。
回看帝座黯孤悬,江湖揽袂空汍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士人在官场中被束缚,被迫离开家乡去边境任职的无奈与讽刺。诗人以“出疆载质”形容士人带着沉重的负担,感叹他们一生辛劳,志向被现实磨灭。他将十年光阴比作磨剑,期待能斩断世间纷扰,但现实中的玉人(可能指权贵)却不受教化,暗示官场腐败。
诗人自嘲戍守边疆并非初衷,如今形势危急,无人能理解他的困境,只能听任调遣。对比过去,生活艰辛,如今听到远处的管弦乐声,更显出对故乡的思念。秋天的月亮圆了三次,诗人内心思归之情愈发强烈。然而,想要离去却无援助,即使像黄鹄这样的小鸟,尽管身形微小,也能展翅高飞。
最后,诗人回头望向朝廷,感到孤独和失落,只能在江湖之中独自感慨。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