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
一婢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
至今邻僧乞米送,
仆忝县尹能不耻。
俸钱供给公私余,时致薄少助祭祀。
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
水北山人得名声,
去年去作幕下士。
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征不起。
彼皆刺口论世事,
有力未免遭驱使。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
往年弄笔嘲同异,
怪辞惊众谤不已。
近来自说寻坦途。
犹上虚空跨绿駬。
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
国家丁口连四海,
岂无农夫亲耒耜。
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
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
苗裔当蒙十世宥,
岂谓贻厥无基阯。
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定足拟。
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
每骑屋山下窥阚,
浑舍惊怕走折趾。
凭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语,忽此来告良有以。
嗟我身为赤县令,
操权不用欲何俟。
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先生又遣长须来,如此处置非所喜。
况又时当长养节,
都邑未可猛政理。
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窥涯涘。
放纵是谁之过欤,效尤戮仆愧前史。
买羊沽酒谢不敏,
偶逢明月曜桃李。
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士人玉川先生的生活状态和其高洁的品格。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平和个人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
“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句,写出了玉川先生简朴的居所,反映出他淡泊明志,不以物喜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仆人和婢女的描绘,表现了玉川先生在艰难中仍能保持家庭温暖的场景。
“辛勤奉养十馀人,上有慈亲下妻子”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他的孝顺之心,也表明他对家庭责任的承担。紧接着,“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则揭示了玉川先生对于世俗的拒绝和他长时间的隐居生活。
“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这两句,通过对比,指出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和贬义,如僧人求米、官吏失德等现象。玉川先生的生活虽然简陋,但他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为外界所动摇。
接下来的几句,“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等,则写出了玉川先生对于那些追求功名和权力的世人持批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些人的不屑为伍。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徵不起”则继续强调了玉川先生的清高自守,并非贬低他人,而是出于他的个人选择和坚持。
诗中还通过“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等句,表达了玉川先生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对于法律、经典的深入研究和自我约束。
最后几句,“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等,则是诗人韩愈自述,他虽然身为官吏,但对于手中的权力选择不使用,对于那些不轨之徒也能采取措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川先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个人理想追求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官吏腐败、世风不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