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里社断火光,垄突无烟煜全文

里社断火光,垄突无烟煜

出处:《戊子纪饥
明 · 黎彭祖
桑梓为龙荒,犬豕入席澳。
啸吟伤西姥,挐手连山谷。
血泪溅模糊,老弱经沟渎。
师旅加饥馑,奚道可使足。
擢封久不具,土龙赤平陆。
焦衣见行旅,悬磬皆比屋。
粒米日复稀,珠玉载斗斛。
里社断火光,垄突无烟煜
木石且为粮,藜蒿诚良疏。
同俦不相顾,呼吸何所属。
八口苦未已,官吏催科速。
官吏朝登堂,入暮卖牛犊。
牛犊不足偿,妻孥远行鬻。
灾厉岂图生,出逢打草谷。
髑髅集饿乌,千山弱鬼哭。
频年江海血,流作苍生粥。
种田农力微,况乃遭兵镞。
嗟怨塞天地,不闻天雨粟。
感此一粒恩,报以穰穰祝。
笑我拙儒生,何时堪鼓腹。
悬以一丝躯,请待秋风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场大饥荒,诗人黎彭祖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悲惨景象。

开篇“桑梓为龙荒,犬豕入席澳”,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比喻家园被荒废,如同野兽占据的荒地。接着,“啸吟伤西姥,挐手连山谷”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在饥饿中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的呼喊,仿佛连山谷都为之颤抖。诗人接着描述了血泪模糊、老弱病残者横尸沟渠的凄惨画面,揭示了战争与饥荒带来的巨大灾难。

“师旅加饥馑,奚道可使足”表达了对战争与饥荒双重打击下人民生活的绝望。接着,“擢封久不具,土龙赤平陆”暗示了官府的腐败与无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救济。诗人描绘了百姓衣衫褴褛、家徒四壁的景象,粮食日益稀缺,物价飞涨,甚至出现了“粒米日复稀,珠玉载斗斛”的夸张描写,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崩溃。

“里社断火光,垄突无烟煜”描绘了乡村的荒凉,连祭祀的火光都熄灭了,田野上空无炊烟。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木石当作食物,藜蒿成为救命稻草,但即使如此,他们仍无法相互扶持,孤独无助。

“八口苦未已,官吏催科速”揭示了官府的苛政,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细节描绘了百姓为了生存而被迫卖掉家畜、妻子儿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在逃难中遭遇的灾难与死亡。

“髑髅集饿乌,千山弱鬼哭”描绘了饥荒导致的大量死亡,尸体堆积如山,乌鸦聚集,山间回荡着弱小灵魂的哭泣声。诗人还提到了连续多年的战乱与饥荒,使得江海中充满了鲜血,化作了滋养生民的粥。

最后,“种田农力微,况乃遭兵镞”表达了农民在战争与饥荒双重压力下的艰难处境。诗人感慨于人间的苦难,却未闻天降甘霖,只有“感此一粒恩,报以穰穰祝”的希望与祈求。他自嘲为“拙儒生”,何时才能过上饱食终日的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整首诗深刻揭示了明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与苦难,诗人以悲愤的笔触,展现了人民在极端困境中的挣扎与抗争,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人性温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