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宫旧龙居,长夏扇可彻
牛鸣数舍地,气序何骤冽。
禅宫旧龙居,长夏扇可彻。
千崖蔽森蓊,双径穿巀嵲。
所以方冬时,集霰即飞屑。
廊阶游鸽处,爪迹应冻绝。
立齐老僧腰,此话忌轻说。
扫赠满棕筥,凝明胜瑶玦。
梅风落叶窗,我固傍高洁。
畴能报清投,煎茶沃诗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重闉:深城门。堆雪:堆积的雪。
气序:气候。
骤冽:突然变冷。
禅宫:禅寺。
扇可彻:扇风也能感到凉爽。
巀嵲:形容山势险峻。
霰:雪珠。
爪迹:足迹。
凝明:凝聚的光亮。
梅风:梅花带来的风。
煎茶:煮茶。
诗舌:比喻诗人的灵感。
翻译
初踏霜覆盖的城门,深山已积满白雪。牛叫声在几间房屋间回荡,气候为何突然如此寒冷。
昔日的禅寺曾是龙的居所,即使盛夏也能感到凉意。
千崖被茂密的森林遮蔽,只有两条小路穿过险峻的山峰。
正因为冬季来临,雪花如尘埃般飘落。
廊阶上鸽子游走的地方,爪印想必已被冻住。
站直与老僧等高,这样的故事不可轻易讲述。
清扫后赠送满竹篮,明亮的光泽胜过美玉。
梅花凋零的窗户边,我坚守着高洁的品格。
谁能回报这清雅的馈赠,用它煮茶润泽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地的静谧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禅意。
“重闉初履霜,深山已堆雪。”开篇即设定了一个严寒的早晨场景,霜花挂满门前,小心翼翼地踏上积雪的深山。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冷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宁静。
“牛鸣数舍地,气序何骤冽。”接着,诗人提到牛只在地面上轻轻鸣叫,这里的“气序”指的是呼出的气息,可见天气之寒。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也加深了冬日的氛围。
“禅宫旧龙居,长夏扇可彻。”这里的“禅宫”与“旧龙居”让人联想到一处静谧的佛教修行之地,而“长夏扇”则是对比之美,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酷热难耐的夏日,也能在这禅宫中找到清凉。
“千崖蔽森蓊,双径穿巀嵲。”随后的两句,则描绘了一片被积雪覆盖的连绵山脉与密布的树木,以及诗人行走于其中的小路。这样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之壮观,也映射出诗人的孤独与深邃。
“所以方冬时,集霰即飞屑。”诗人继续写到冬天的雪花轻盈,如同细小的米粒般落下,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温柔之感。
“廊阶游鸽处,爪迹应冻绝。”在这样严寒的环境中,即便是廊上的台阶也变得冰冷,而鸟儿留下的足迹也会被冻结。这样的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苛刻,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之细致。
“立齐老僧腰, 此话忌轻说。”这里诗人提到一位年迈的和尚,这位和尚或许有着深厚的禅修功夫与故事,而这种“此话”则是指对待这位和尚的尊重与谨慎。
“扫赠满棕筥,凝明胜瑶玦。”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清扫庭院后的宁静情景,以及他内心之明澈,这里的“棕筥”指的是用来盛放清扫后物品的器具,而“瑶玦”则是形容内心之美好。
“梅风落叶窗,我固傍高洁。”诗人在这里写到自己独自一人,身处高洁之地,静观窗外飘落的梅花,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向往。
“畴能报清投,煎茶沃诗舌。”最后两句,则写到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或许在静谧中回应着心中的清净,同时也在品味着一杯沁心凉快的茶水,以及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禅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