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
出处:《游厦门南普陀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
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
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
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
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
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
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联“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中,“□田”可能是个错字或留白,此处应理解为“□□”,意指友人已离世,诗人独自追忆往昔,心中满是哀伤。颔联“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则描绘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复杂心情,美景虽好,却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甚至有将自己埋葬于美景之中的冲动,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逝者的怀念。
颈联“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邱,原指狐狸归葬的土丘,这里比喻归隐或去世;羽化,道教术语,指仙人升天。诗人誓言追随友人归隐或羽化,但又因未能像古人那样静心修行而感到羞愧。这反映了诗人既向往自由、超脱的生活,又对自己未能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自我反省。
尾联“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则以厦门南普陀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炎荒”(炎热荒凉之地)的比喻,暗示诗人内心的煎熬与迷茫,而“两道清湍百尺崖”则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去友情的哀悼,也有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