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风萧瑟雨初晴,凉入书堂夜气清
出处:《观史》
宋末元初 · 黄庚
梧风萧瑟雨初晴,凉入书堂夜气清。
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
力于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
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
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
力于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
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瑟:形容风雨声凄凉。耿耿:形容灯火明亮。
兰膏:古时照明用的油脂,这里指灯油。
莲漏:古代计时器,以莲花形状的容器盛水,随着水滴漏下计时。
兴废:兴盛和衰败。
忠邪:忠诚与邪恶。
长嗟:长叹。
就枕:躺下准备睡觉。
咿喔:鸡鸣声。
翻译
秋风吹过,雨后初晴,书斋夜晚凉意透骨。明亮的灯油照亮千年历史,莲花漏壶慢慢滴过深夜三点。
尽力去挽救衰败的局面实难做到,忠诚正直之气使我心感不平。
合上书卷长叹一声刚要入睡,窗外传来公鸡报晓的啼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夜读书的情景,以梧桐叶在风雨后初晴时的萧瑟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凉入书堂夜气清"一句,写出了夜晚书房内凉意袭人,空气清新,暗示了诗人深夜苦读的专注与心境。
"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通过"耿耿"形容灯火明亮,"兰膏"象征珍贵的照明,"莲漏"则是古代计时器,这里表示时间已至深夜三更。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夜深未眠,沉浸在历史的思考中。
"力于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诗人感慨自己力量微薄,难以左右世事兴衰,对于忠奸之气的不公感到愤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诗人放下书卷,发出长长的叹息,刚要入睡,却被窗外鸡鸣声唤醒,寓言了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无情流转。
整体来看,这首《观史》通过个人的读书体验,融入了对历史兴衰、忠奸不公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个人的道德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