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出处:《赠樊著作》
唐 · 白居易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阳城:人名。谏议:谏官。
屈轶:比喻弯曲有力。
佞臣:奸佞之臣。
国钧:国家大权。
元稹:人名。
御史:监察官员。
肺石:比喻心肠坚硬。
穷民:底层百姓。
冤愤:冤屈和愤怒。
伸:伸张。
刘辟:人名。
肆乱:放纵作乱。
庾氏:人名。
亲:亲近。
从史:随从。
逆节:背叛忠诚。
孔戡:人名。
宾:宾客。
士与女:泛指人士和女子。
道:道义。
凤与麟:象征祥瑞。
敦:淳厚。
若人辈:这类人。
沦:沉沦。
著作郎:官职。
职废:职务废弃。
直笔:公正的笔法。
著书:写书。
善人:好人。
一家言:个人见解或学派观点。
史阙文:历史文献的缺失部分。
翻译
阳城担任谏议官,用正直规劝他的君主。他的手像弯曲的车轴,指出的必定是奸佞之臣。
最终让不仁之人无法掌握国家大权。
元稹担任御史,以公正立身处世。
他心如硬石,行动必为底层百姓发声。
东川八十户人家的冤情,因他一言得以伸张。
刘辟放纵乱心,滥杀无辜。
他的嫂子姓庾,对他毫不留情。
随从史萌背弃忠诚,暗中辜负恩义。
他的辅佐孔戡,选择离开而不做他的宾客。
这些人士和女子,他们的道义闻名天下。
常常忧虑史书中,只记载凤凰和麒麟的美好。
贤者不求名声,只有名声显扬,教化才会淳厚。
惋惜这样的人都会,身体死亡,名声也随之沉沦。
你作为著作郎,职务废弃,志向却仍在。
虽然有良史才能,但直笔无法施展。
为何不自己著书,真实记录那些好人。
汇集成一家之言,以填补历史的空白。
鉴赏
诗中描绘了阳城、元稹等人直言谏诫君主,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高尚品格。他们如同屈轶之手,举指必向佞臣;心如肺石,每动必关注穷民。通过东川八十家冤案的伸张,表现了他们在正义面前的坚定立场。同时,诗中也批判了刘辟、庾氏等人背弃伦理和恩情,以及史萌、孔戡等人的不轨行为。
诗人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贤者的赞美以及对名誉的警醒。他们认为真正的贤者不为虚名,而是以实际行动彰显教诲。诗人担忧这些贤者的名字可能会在国史上被忽略,只记载华丽的凤凰和麟麟。
最后,诗人自嘲为著作郎,却无法施展才华,直笔无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建议自己应该记录这些善良之人的真实事迹,将他们的事迹编织成一家之言,以补国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