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房萧洒绝纤埃,石径萦纡辟草莱
出处:《张道士山房次程南仲韵》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丹房萧洒绝纤埃,石径萦纡辟草莱。
窗外果从猿摘去,山中芝藉鹤衔回。
一瓯白雪汤轻注,三尺青蛇匣不开。
如许清虚尘世隔,明朝再约抱琴来。
窗外果从猿摘去,山中芝藉鹤衔回。
一瓯白雪汤轻注,三尺青蛇匣不开。
如许清虚尘世隔,明朝再约抱琴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丹房:修炼丹药的房间。萧洒:整洁而超脱。
纤埃:细微的尘埃。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萦纡:曲折蜿蜒。
辟:开辟。
猿摘:猿猴采摘。
芝藉:芝草垫子,象征灵芝。
白雪:比喻白茶。
轻注:轻轻倒入。
青蛇:形容青瓷盒子。
匣不开:盒子未打开。
如许:如此。
清虚:清净虚无。
尘世隔:与世俗隔绝。
明朝:明天。
抱琴来:带着古琴前来。
翻译
丹房整洁无尘埃,石路弯曲开草地。窗外水果猿猴摘,山中灵芝仙鹤背回。
一壶白茶轻注入,青瓷盒子紧闭未开。
如此清静与俗世隔,明日再来携带古琴相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深山之中的道士的生活景象。开篇“丹房萧洒绝纤埃,石径萦纡辟草莱”两句,通过对房屋和道路的细致描述,展现了一个幽静而又神秘的环境。这里的“丹房”可能指的是道士所居的精舍,而“石径”则是通往这座山中住处的小路。这两句话勾勒出了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接着,“窗外果从猿摘去,山中芝藉鹤衔回”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然。窗外有猿摘果,显示了道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而“山中芝藉鹤衔回”,则是说在这深山之中,还能听到鹤的叫声,这不仅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也暗示着这里环境的清新。
下面的“一瓯白雪汤轻注,三尺青蛇匣不开”两句,更是以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笔触,描绘了道士修炼丹药的情景。其中,“一瓯白雪汤轻注”,形象地表达了道士在进行冶炼之时对时间和细节的精确掌控;“三尺青蛇匣不开”则是指道士修炼过程中的某种秘密或特殊状态,可能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封闭与专注。
最后,“如许清虚尘世隔,明朝再约抱琴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这里的“如许清虚”,是对上述生活和修炼状态的一种概括;而“明朝再约抱琴来”,则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继续这一生活方式的期待与坚持,可能还包含了一种艺术创作或心灵寄托的意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情景描绘和深远的意象铺陈,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超脱、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