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集午未,岂意非虚传
出处:《次韵竹米》
宋 · 汪炎昶
天灾集午未,岂意非虚传。
忽从坦夷中,如堕崔嵬巅。
年年稻半穫,间日民一饘。
性命毫毛轻,骨肉草芥捐。
惟类偶遗脱,此君所安全。
春花簇坠露,夏实攒荒烟。
陟危虎豹怒,缒峻萝葛缠。
采揉簸壳净,蒸曝舂粒坚。
捉筐儿裸股,力杵妇耸肩。
功与稻粱并,状如牟麦然。
俚语漫纪实,敢希辑为编。
忽从坦夷中,如堕崔嵬巅。
年年稻半穫,间日民一饘。
性命毫毛轻,骨肉草芥捐。
惟类偶遗脱,此君所安全。
春花簇坠露,夏实攒荒烟。
陟危虎豹怒,缒峻萝葛缠。
采揉簸壳净,蒸曝舂粒坚。
捉筐儿裸股,力杵妇耸肩。
功与稻粱并,状如牟麦然。
俚语漫纪实,敢希辑为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午未:指中午和下午。虚传:没有根据的传闻。
坦夷:平坦的地方。
崔嵬:形容山势险峻。
饘:稠粥。
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
草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遗脱:逃脱,幸免。
此君:古人对神明的尊称。
攒:聚集。
陟危:攀登危险之地。
缒峻:从陡峭处向下放绳索。
簸壳:除去谷物中的杂质。
牟麦:古代的一种农作物。
俚语:民间口语。
辑为编:编纂成书。
翻译
天灾在午未时集中,没想到并非空穴来风。突然从平静中降临,如同跌入陡峭的山巅。
每年稻谷只收一半,每隔一天百姓只能吃粥。
生命微不足道,亲人如同草芥被舍弃。
唯有少数人侥幸逃脱,这全赖神明庇佑。
春天花朵沾满露珠,夏日果实藏于荒烟。
登高处猛兽发怒,下坡时藤蔓缠绕。
采集、揉搓、簸壳,力求纯净,蒸煮、晾晒、舂打,使谷粒坚硬。
男子赤脚提篮,妇人肩扛石杵用力磨米。
他们的辛劳与稻米同等重要,情景就像古代牟麦一样。
俚俗语言随意记录,不敢期望整理成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天灾和农民的艰辛劳作。开篇“天灾集午未,岂意非虚传”表明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不是空穴来风。紧接着,“忽从坦夷中,如堕崔嵬巅”形象地描述了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平坦的田野突然变得坎坷不平。
“年年稻半穫,间日民一饘”反映了农业生产受灾害影响导致的收成不足和农人生活困苦。诗中的“性命毫毛轻,骨肉草芥捐”则强调生命无常与物质的脆弱。
“惟类偶遗脱,此君所安全”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些幸存者的同情或赞许。随后,“春花簇坠露,夏实攒荒烟”描绘了季节更迭与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陟危虎豹怒,缒峻萝葛缠”用险恶的野兽和荆棘缠绕来比喻灾害后的土地状况。接着,“采揉簸壳净,蒸曝舂粒坚”则写出了农人在困难中仍然坚持劳作的情形。
“捉筐儿裸股,力杵妇耸肩”细腻地刻画了农民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艰辛劳动。“功与稻粱并,状如牟麦然”则是对比喻农作物与劳动成果。
最后,“俚语漫纪实,敢希辑为编”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些现实和感受通过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以及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