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出处:《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唐 · 郎士元
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
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
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
拼音版原文
·139·
注释
春半:春季中期。梁山:地名,可能指某处风景名胜。
台衡:古代天平,比喻公正的法律。
天涯:极远的地方。
南去:向南行进。
双节:官员出行的仪仗。
蛾眉:形容月牙儿形状。
喻蜀:治理蜀地。
金华:地名,可能指浙江金华。
翻译
春天过半,梁山花开正盛,律法如台衡般公正地施于远方。沿着南方道路,猿猴哀鸣伴随官员出行,西来的江水环绕着千户人家。
清晨的孤城中,风送来号角声,月牙儿挂在林梢,如同蛾眉轻斜。
已知庙堂之策足以治理蜀地,新的文章又带来了金华的好消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气息。开篇“春半梁山正落花”即设定了季节和地点,让人联想到春日里繁花飘零的情景。“台衡受律向天涯”则营造出一种宏伟壮观,台衡指的是高大建筑的平衡与对称,而“受律向天涯”则使人想象到这些高耸的建筑似乎要触及天际。
接着,“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两句,通过猿啼和流水的声音,以及春色的变化,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猿声代表了深山幽谷的野趣,而“江色绕千家”则展现了江水带给沿岸居民的宁静与富足。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两句描写了清晨和夜晚的景象。“风吹画角”让人联想到古代画家在野外写生的情景,而“孤城晓”则透露出一丝边塞的寂寞与苍凉。接下来的“林映蛾眉片月斜”则是夜晚的描绘,月光通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山溪小径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氛围。
最后,“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两句,则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赞美与期许。诗人似乎已经参观了某座古庙,对于那里的历史故事和智慧给予高度评价;而“新文更喜报金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文学作品的喜爱,可能是在期待着能够听到关于蜀地(今四川地区)的盛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