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辕不到门常闭,老懒将迎本自疏
出处:《和沈凤峰閒居述怀四首》
明 · 孙承恩
避寇从前此卜居,草玄亭子卧龙庐。
孱躯未得添新健,病眼时能阅旧书。
尚有乡闾推齿德,未应踪迹混樵渔。
客辕不到门常闭,老懒将迎本自疏。
孱躯未得添新健,病眼时能阅旧书。
尚有乡闾推齿德,未应踪迹混樵渔。
客辕不到门常闭,老懒将迎本自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避寇从前此卜居”,透露出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或许是出于对战乱的逃避,或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草玄亭子卧龙庐”一句,以“草玄亭”和“卧龙庐”这样的雅致地名,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氛围,暗示着诗人不仅是一位隐者,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物。
“孱躯未得添新健,病眼时能阅旧书”两句,通过描述诗人身体的虚弱和视力的衰退,却仍能偶尔翻阅旧书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自身现状的无奈,也是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尚有乡闾推齿德,未应踪迹混樵渔”表明了诗人虽远离尘嚣,但并未完全脱离社会,他依然受到乡邻的尊敬,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身份。这既是对社会关系的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客辕不到门常闭,老懒将迎本自疏”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日常状态——门常闭,不轻易接待访客,表现出他的淡泊名利、不喜交际的性格。这种生活方式,既是对自己身心的保护,也是对世事的一种超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孤独、淡泊、平和以及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是一幅生动的文人隐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