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寒来早,高山月上迟
出处:《题度门院》
宋 · 周承勋
才入度门寺,先观觉范诗。
昔人吟不尽,今日到方知。
地僻寒来早,高山月上迟。
池边老修竹,曾映董生帏。
昔人吟不尽,今日到方知。
地僻寒来早,高山月上迟。
池边老修竹,曾映董生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才:刚刚。入:进入。
度:度过。
门:门口。
寺:寺庙。
观:阅读。
觉范:诗人名。
诗:诗歌。
昔人:古人。
吟:吟诵。
不尽:无尽。
今日:今天。
到:到达。
方:才。
地僻:地方偏僻。
寒来早:寒气早至。
高山:高山。
月上迟:月亮升起晚。
池边:池塘边。
老修竹:老竹。
曾:曾经。
映:照映。
董生:董先生。
帏:帷帐。
翻译
刚刚踏入寺庙门,首先阅读的是觉范的诗篇。古人对这些诗的吟咏从未停歇,直到今天我亲身体验才明白。
地处偏僻,寒气早早降临,高山上月亮升起的时间也较晚。
池塘边的老竹子,曾映照过董先生的帷帐。
鉴赏
这首宋诗《题度门院》是周承勋所作,诗人以访寺赏诗为引,表达了对前人智慧和时光流转的感慨。首联“才入度门寺,先观觉范诗”描绘了诗人初入寺中,就被高僧觉范的诗歌所吸引,显示出他对文学的敬仰。颔联“昔人吟不尽,今日到方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留下的诗篇深感其丰富内涵,今日亲身体验才深刻理解其韵味。
颈联“地僻寒来早,高山月上迟”通过描绘环境的偏远和季节的变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在此处的静心感受。尾联“池边老修竹,曾映董生帏”则借景抒情,以老竹和董生(可能指古人董遇)的典故,寄寓了诗人对学问传承和岁月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注重意境和含蓄的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