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本家关西族,别业嵩阳田。
云卧能独往,山栖幸周旋。
垂竿不在鱼,卖药不为钱。
藜杖闲倚壁,松花常醉眠。
顷辞青溪隐,来访赤县仙。
南亩自甘贱,中朝唯爱贤。
仍空世谛法,远结天台缘。
魏阙从此去,沧洲知所便。
主人琼枝秀,宠别瑶华篇。
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
此行颇自适,物外谁能牵。
弄棹白蘋里,挂帆飞鸟边。
落潮见孤屿,彻底观澄涟。
雁过湖上月,猿声峰际天。
群峰趋海峤,千里黛相连。
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
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
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
云龛闭遗影,石窟无人烟。
古寺暗乔木,春崖鸣细泉。
流尘既寂寞,缅想增婵娟。
山鸟怨庭树,门人思步莲。
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
渔人来梦里,沙鸥飞眼前。
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
羡尔五湖夜,往来闲扣舷。
翻译
在东林询问逃亡的客人,你在哪里找到这隐居的幽静之地?满腹经纶万卷书,三十年来心无杂念。
志向坚定已久,但岁月已使鬓发斑白。
通过啸歌寄托旷达,身体仿佛被抛弃一般。
我本是关西家族,别业在嵩阳的田间。
云中独行我能去,山居生活得其所。
垂钓并非为鱼,卖药并非为财。
藜杖闲靠墙壁,松花下常常醉眠。
刚离开青溪的隐居,特来拜访赤县的仙人。
宁愿在田野自甘贫贱,只爱朝廷中的贤德之人。
远离世间名利,与天台山结下缘分。
从此离开朝廷,知道海滨才是我的归宿。
主人以琼枝般的美酒赠别,写下华美的诗篇。
夕阳清扫尘埃的床榻,春风轻拂客船。
这次行程让我十分惬意,尘世纷扰无法牵绊。
在白蘋花丛中划桨,帆船飘荡在飞鸟旁边。
退潮时可见孤岛,清澈见底的涟漪。
湖上明月照大雁,峰顶传来猿猴的叫声。
连绵的山峰直指海角,千里翠色连成一片。
在赤城山顶远望,初升的太阳正圆润。
曾听说智公在此隐居,常在此地打坐冥想。
千年往事如梦,智公的禅灯至今仍在传承。
云龛封闭着智公的遗影,石窟空无一人。
古寺隐藏在深林之中,春日山崖细泉潺潺。
尘世的喧嚣已成过去,怀念之情更显美好。
山鸟哀鸣于庭院,弟子思念莲花般的师训。
犹豫徘徊在长路上,惆怅地面对清澈的河流。
渔人在梦中来访,沙鸥飞翔在我眼前。
独自游历不易满足,万物纷扰难以摆脱。
羡慕你们在五湖间的自在,随意扣舷来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中的“东林问逋客”一句,设置了一个虚构的情境,其中“东林”可能是指某个地理位置或人名,而“逋客”则暗示着主人公是一位淡泊明志、不愿意在世俗纷争中沉浮的人物。接着的“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表达了隐士对知识的渴望和其长期的学习积累,以及对于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人通过“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描绘了隐士长久以来的抱负和如今头发斑白的现实,表达了一种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随后的“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则展现了隐士对于世俗荣辱的超脱,以及他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情景。
接下来的几句“本家关西族,别业嵩阳田。云卧能独往,山栖幸周旋。”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对家族背景和个人选择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垂竿不在鱼,卖药不为钱”一句,通过隐士的行为,强调了其精神上的独立和物质上的无欲。紧接着,“藜杖闲倚壁,松花常醉眠”则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
诗中的“顷辞青溪隐,来访赤县仙”表达了对智者的寻访和向往,而“南亩自甘贱,中朝唯爱贤”则强调了隐士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他对当世政权的淡漠态度。
随后的几句“仍空世谛法,远结天台缘。魏阙从此去,沧洲知所便”则表达了隐士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其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织,以及他对未来之路的自信。
至于“主人琼枝秀,宠别瑶华篇。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一段,则通过描绘隐士主人的美好品格和其所居环境的宜人,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
以下几句“此行颇自适,物外谁能牵。弄棹白蘋里,挂帆飞鸟边。”则通过水上旅行的情景,强调了隐士对于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追求和享受,以及他与自然万物合一的心境。
“落潮见孤屿,彻底观澄涟。雁过湖上月,猿声峰际天。”则通过对水面、岛屿、月亮和山峦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其内心世界的丰富。
“群峰趋海峤,千里黛相连。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则继续通过对山峰、远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隐士对于广阔天地和自然之美的向往。
至于“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一段,则回顾历史上智者隐逸的情事,以及对佛法传承的肯定,表达了一种对于精神追求的持久信仰和期待。
最后几句“云龛闭遗影,石窟无人烟。古寺暗乔木,春崖鸣细泉。”则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古老建筑的描绘,展现了隐士所处之地的宁静与神秘,以及他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尊重。
“流尘既寂寞,缅想增婵娟。山鸟怨庭树,门人思步莲。”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于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关注,以及隐士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渔人来梦里,沙鸥飞眼前。”则通过描写隐士对往昔旅行的回忆、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以及对于渔人的生活状态的观察,展现了一种对于自由和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羡尔五湖夜,往来闲扣舷。”则通过隐士对个人旅行的喜爱、对社会纠葛的超脱,以及对美好夜景的享受,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对隐士精神世界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生动展现,构建了一个既超脱尘世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