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骨髓缄藏万古谋,畔牢愁思不禁秋全文

骨髓缄藏万古谋,畔牢愁思不禁秋

宋 · 苏籀
骨髓缄藏万古谋,畔牢愁思不禁秋
常怜屈宋鸣中古,不遇丘轲放一头。
文赋东坡推典丽,简书西路失归休。
看公议论方游夏,岂数苏州与柳州。

注释

骨髓:比喻内心深处的思想或智慧。
畔牢:比喻囚禁或困境。
屈宋:指屈原和宋玉,两位古代文学家。
丘轲:指孔子和孟子,两位古代儒家大师。
文赋:指文章的风格或体裁。
东坡:指苏轼,北宋文学家。
简书:古代的文书或信件。
西路:可能指苏轼西行的路途。
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以学问渊博著称。
数:比较,列举。
苏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
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有文学成就。

翻译

骨髓深藏无尽智谋,囚禁的心中愁绪难禁秋天的萧瑟。
常常怀念屈原和宋玉在古代的悲鸣,如果能像他们那样不受束缚该多好。
苏轼推崇东坡的文章典雅华丽,西行的路上失去了回归的安宁。
看他评论时事如同孔子和子夏般博学,数一数,只有苏州和柳州能比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其一)》。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感慨,表达了对前贤才情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首句“骨髓缄藏万古谋”暗示了深厚的思想底蕴,而“畔牢愁思不禁秋”则流露出囚禁或不得志时的忧郁情绪。接着,诗人提到屈原和宋玉,赞扬他们的才华在古代得以共鸣,但遗憾的是未能得到像孔子、孟子那样的伯乐赏识。

“文赋东坡推典丽”提及苏轼推崇华丽的文风,暗示自己也有类似的文学造诣。然而,“简书西路失归休”又透露出一种失落感,可能暗指仕途上的挫折。最后两句“看公议论方游夏,岂数苏州与柳州”,诗人将自己比作战国时期的大儒游夏,认为自己的见解和才华堪比唐代的柳宗元,强调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和见解独到之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身才情的自许,又有对历史际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