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出处:《寄题宣州开元寺》
唐 · 杜牧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松寺:指代一座有松树的寺庙。鹤:象征高洁或长寿。
夜深:指时间很晚。
台殿:寺庙中的殿堂。
月高低:形容月亮升起落下,暗示时间推移。
何人:不明身份的人。
东楼柱:楼的东侧柱子,可能是个观景地点。
千山:众多的山峰。
雪涨溪:积雪使得溪水上涨。
翻译
我曾在松寺与一只鹤共居,夜晚深沉时,寺中的台殿映照着月亮的升落变化。不知是谁在东楼的柱子旁倚立,此时正是千山积雪,溪水上涨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画面,诗人在松寺中与一位友人共度时光。"夜深台殿月高低"勾勒出寺庙在皎洁月色下的雄伟轮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何人为倚东楼柱"一句,则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了下文,表达诗人对那个倚立在东楼之上的人物产生了好奇。紧接着揭晓答案:"正是千山雪涨溪",这位站在东楼之上的人物,其实就是诗人的同伴,一起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山积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的静谧相处,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感。同时,"千山雪涨溪"这一自然意象的运用,更增添了诗歌的深远意境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