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上九华,洒落山中央
出处:《中亭诗》
明 · 湛若水
逍遥上九华,洒落山中央。
中央在何处?山水围书堂。
中坐得中心,中道靡狷狂。
有如诣道者,广大极高明。
幸逢贤郡主,导我从施汪。
施子撰杖履,凌空步中冈。
道夫起中亭,倒影临天光。
昊天及明旦,游衍共出王。
人人有泰山,毋曰让未遑。
我诗●崖石,千秋永不忘。
中央在何处?山水围书堂。
中坐得中心,中道靡狷狂。
有如诣道者,广大极高明。
幸逢贤郡主,导我从施汪。
施子撰杖履,凌空步中冈。
道夫起中亭,倒影临天光。
昊天及明旦,游衍共出王。
人人有泰山,毋曰让未遑。
我诗●崖石,千秋永不忘。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中亭诗》描绘了诗人逍遥游历九华山的场景。首句“逍遥上九华,洒落山中央”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地攀登高山,身处山中的洒脱心境。接下来,“中央在何处,山水围书堂”暗示了书堂位于山水之间,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坐得中心,中道靡狷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中庸之道,不偏激也不狂妄。他以“有如诣道者,广大极高明”比喻自己追求的是深远高妙的道义境界。湛若水有幸遇到贤郡主的引导,一同游历,施汪则制作杖履助行,他们一起在“凌空步中冈”的过程中,展现出对道的追求和精神上的超越。
“道夫起中亭,倒影临天光”描绘了中亭的景象,亭子矗立,倒映着天空的光芒,富有诗意。最后两句“昊天及明旦,游衍共出王”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诗人与同伴将一同出游,享受人生的乐趣。结尾处,“人人有泰山,毋曰让未遑”,诗人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追求,他的诗篇将如“崖石”般流传千秋,让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游历过程和内心感悟,体现了诗人对道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