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所以宣尼父,感叹难为言全文

所以宣尼父,感叹难为言

出处:《书泣麟图后
明 · 汪广洋
麒麟素不出,出则世道寅。
世道久不寅,尔出胡不辰。
尔出胡不辰,吁嗟乎麒麟。
麒麟果何物,允矣兽之仁。
天性实赋予,信靡豢与驯。
有角罔扺物,抵物物不陨。
有趾罔践物,践物物亦伸。
牛羊匪尔类,麋鹿匪尔邻。
谁俾脱於野,大駴鲁野民。
野民疑为怪,不以尔为珍。
苦罹物所戕,弃捐道路尘。
皇皇宣尼父,道逢古城堙。
城堙天四垂,苍茫愁杀人。
徘徊念独往,凄风吹日曛。
扪心静踌蹰,恸哭非尔闻。
野民反贻诮,孰与究其因。
吁嗟麟之厄,此道何由信。
夫何姬辙东,王纲日以沦。
春秋二百年,托之南面尊。
辞严慎予夺,勖哉万世驯。
乱臣及贼子,趼足走逡巡。
不有宣尼父,谁将息纷纭。
吁嗟麟之死,此道何复云。
嘅念周室初,君圣臣亦贤。
凤鸟下千仞,皇风荡极垠。
驺虞美庶物,品类实蕃殷。
囿以道义方,培以仁义根。
斯民幸弗坠,愈久愈不泯。
迨兹日益远,世道遂莫振。
所以宣尼父,感叹难为言
披图百拜馀,识此眉目真。
靡敢事绮丽,聊以慰斯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对《泣麟图》的题后感怀之作,通过描绘麒麟的遭遇,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理想道德的呼唤。

诗中首先以“麒麟素不出,出则世道寅”开篇,以麒麟象征正直、仁慈的品德,指出在世道清明之时,麒麟才会出现,暗含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感慨。接着,“世道久不寅,尔出胡不辰”表达了对麒麟未能适时出现的遗憾,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麒麟果何物,允矣兽之仁”,诗人赞美麒麟作为兽中的仁者,拥有不伤害他物的天性,以此反衬出人类社会中缺乏这种美德的现象。“有角罔扺物,抵物物不陨;有趾罔践物,践物物亦伸”通过描述麒麟的行为,强调其善良与宽容,与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牛羊匪尔类,麋鹿匪尔邻”点明麒麟与普通动物的不同,象征着高尚品德与世俗之间的差距。“谁俾脱於野,大駴鲁野民”描述了麒麟被误解和抛弃的遭遇,隐喻了社会对道德价值的忽视。

“皇皇宣尼父,道逢古城堙”提到孔子在困境中坚持传播道德教诲,表达了对先贤坚守正义的敬仰。“城堙天四垂,苍茫愁杀人”描绘了社会道德沦丧的景象,使人感到忧愁和无奈。

“野民疑为怪,不以尔为珍”反映了普通民众对道德价值的无知或漠视,强调了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吁嗟麟之厄,此道何由信”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道德危机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恢复道德信仰的渴望。

“夫何姬辙东,王纲日以沦”指出社会秩序的崩坏,暗示了政治权力的滥用和道德标准的丧失。“春秋二百年,托之南面尊”通过历史背景的对比,强调了道德教育和领导者的责任。

“辞严慎予夺,勖哉万世驯”表达了对领导者应严格公正、谨慎行使权力的期待,以及对长期道德教育的重视。“乱臣及贼子,趼足走逡巡”讽刺了那些破坏道德规范的人,强调了道德约束的重要性。

“不有宣尼父,谁将息纷纭”表达了对孔子及其道德思想的推崇,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平息社会混乱。“吁嗟麟之死,此道何复云”感叹道德的衰落,表达了对未来道德重建的希望。

最后,“嘅念周室初,君圣臣亦贤”回顾了周朝初期的盛世,强调了君主和大臣的道德典范作用。“凤鸟下千仞,皇风荡极垠”描绘了道德风尚的广泛传播,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驺虞美庶物,品类实蕃殷”赞美了道德风尚对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繁荣昌盛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麒麟遭遇的描绘,深刻反思了当时社会道德的缺失,表达了对恢复道德信仰、重建社会秩序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先贤道德思想的崇敬和对未来道德重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