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鹤铭辞匪同调,寒山诗句非知音
出处:《灵叟小师悟垓侍者求语》
宋 · 释绍昙
碧落一碑无赝本,非草非真非隶篆。
镜样渝江彻底清,字义炳然人少见。
灵叟珍藏岁月深,南来吴越人争寻。
瘗鹤铭辞匪同调,寒山诗句非知音。
纷纷问字谁亲切,勾不成勾丿不丿。
争得卢公赛子云,一肩担荷柴冲折。
临行密付阿谁边,妙处休云子不传。
索性扫除元字脚,义天云净月孤玄。
镜样渝江彻底清,字义炳然人少见。
灵叟珍藏岁月深,南来吴越人争寻。
瘗鹤铭辞匪同调,寒山诗句非知音。
纷纷问字谁亲切,勾不成勾丿不丿。
争得卢公赛子云,一肩担荷柴冲折。
临行密付阿谁边,妙处休云子不传。
索性扫除元字脚,义天云净月孤玄。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灵叟小师悟垓侍者求语》,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作品。诗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块神秘的碑文,其文字非草非真非隶篆,犹如镜子般清澈,字义深奥,罕见于世。灵叟深藏此碑多年,吸引了南来吴越的人们争相寻找。诗人提到的"瘗鹤铭"和"寒山诗句"都是与碑文风格不同的文学作品,暗示了碑文的独特性和知音难觅。
诗中通过"问字"的场景,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欣赏碑文之人渴望,而"勾不成勾丿不丿"的描述,寓言般地揭示了理解的难度。诗人期望有人能像卢公那样深入研究,甚至付出如挑柴般艰辛的努力。最后,诗人告诫他人,碑文的精华不可轻易传授,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领悟到"元字脚"的扫除和"义天云净月孤玄"的深层含义。
整首诗以碑文为载体,寓言般地探讨了知识的追求和理解的真谛,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特色,以及诗人对智慧和领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