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戈偃革,抑末崇儒
垂衣钻燧,修文反朴。
异代殊时,袭礼沿乐。
损益虽著,罔弗于学。
体斯将圣,实表宗师。
三千仰德,五百应期。
除丘黜素,定礼删诗。
作训垂范,斯文在兹。
有梁不造,群胡蹈轶。
圣教沦胥,微言殄瘁。
大陈光启,搜扬遗逸。
儒雅成林,诗书闲出。
我星纂历,负扆握图。
文同四表,教渐八区。
韬戈偃革,抑末崇儒。
矩步接武,缝掖相趋。
元良继体,作睿惟则。
明乃离照,泽符震德。
审谕宁陈,圭璋靡忒。
聿修三善,以贞万国。
展兹鸾驾,敬业兽门。
尚仁降礼,齿胄纡尊。
式陈俎豆,夤荐蘋蘩。
иね成列,丝竹相喧。
奠飨斯洽,克谐嘉宴。
酒溢金罍,肴分玉馔。
肃肃冠冕,诜诜巾卷。
咸资楙德,是称俊选。
时惟岁聿,律变灰迁。
鸿门寒重,璧水冰坚。
风移瑞气,日藻非烟。
空知庆跃,何答陶甄。
鉴赏
这首诗《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由隋朝诗人王胄所作,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场景与氛围。诗中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礼仪和教育的赞美与敬仰,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开篇“元气氤氲,玄风缅邈”,以自然界的混沌初开之气和深远的玄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接着“垂衣钻燧,修文反朴”两句,通过描述古代帝王垂衣而治、钻木取火的生活方式,以及恢复原始朴素文化的举措,体现了对古代文明的尊重与怀念。
“异代殊时,袭礼沿乐”点明了不同时代之间的传承与延续,强调了礼仪与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损益虽著,罔弗于学”则表达了对文化发展过程中增减变化的理解,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接下来,“体斯将圣,实表宗师”赞颂了圣人的形象与地位,表明了对先贤的尊敬与崇拜。“三千仰德,五百应期”描绘了众多学者仰慕圣人道德,响应圣人教诲的情景,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
“除丘黜素,定礼删诗”反映了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修订,强调了文化传承的严谨性。“作训垂范,斯文在兹”则表达了对圣人教导的铭记与传承,强调了文化的持久价值。
“有梁不造,群胡蹈轶”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事件,暗示了文化的中断与混乱。“圣教沦胥,微言殄瘁”表达了对圣人教诲衰落的惋惜之情。“大陈光启,搜扬遗逸”则展现了重新发掘与弘扬古代文化的决心。
“儒雅成林,诗书闲出”描绘了文化繁荣的景象,强调了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活跃。“我星纂历,负扆握图”可能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与责任。“文同四表,教渐八区”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影响。
“韬戈偃革,抑末崇儒”表达了对和平与教育的重视,反对战争与物质追求,提倡以文化教育为重。“矩步接武,缝掖相趋”描绘了学者们遵循传统,相互学习的情景。“元良继体,作睿惟则”赞颂了优秀人才的继承与创新精神。
“明乃离照,泽符震德”可能是指光明与恩泽的象征,强调了智慧与道德的力量。“审谕宁陈,圭璋靡忒”表达了对正确指导与行为规范的重视。“聿修三善,以贞万国”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展兹鸾驾,敬业兽门”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庄严场面,强调了对圣人的敬仰。“尚仁降礼,齿胄纡尊”体现了对仁爱与礼仪的推崇。“式陈俎豆,夤荐蘋蘩”描述了祭祀仪式的细节,强调了对祖先与神灵的祭拜。
“иね成列,丝竹相喧”描绘了音乐与舞蹈的和谐,增强了祭祀活动的氛围。“奠飨斯洽,克谐嘉宴”表达了对祭祀活动圆满成功的喜悦。“酒溢金罍,肴分玉馔”描绘了丰富的饮食场景,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庆祝。
“肃肃冠冕,诜诜巾卷”描绘了参加祭祀活动者的庄重与知识的丰富。“咸资楙德,是称俊选”表达了对品德高尚者的认可与赞扬。“时惟岁聿,律变灰迁”可能是指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强调了对时间的敏感与尊重。
“鸿门寒重,璧水冰坚”描绘了冬季的寒冷景象,可能隐喻了困难与挑战。“风移瑞气,日藻非烟”表达了对吉祥之气的期待与祝福。“空知庆跃,何答陶甄”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上天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教育理念与祭祀礼仪,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