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全文

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

宋末元初 · 方回
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
亦有起农畔,在官为胥徒。
河汾著中说,明明析二途。
鞭算尚察此,废吏宁用儒。
顾义不顾利,可与论唐虞。
识字不识理,止合供走趋。
一日抱公牍,千金肥尔躯。
槁项泥六籍,岁晏寒无襦。

注释

井田:古代的土地制度。
贤能:有才能的人。
农畔:农田边。
胥徒:小吏。
河汾:黄河和汾水流域。
明明:清楚明白。
鞭算:考核官员。
察:观察,考察。
儒:儒生。
顾义不顾利:重视道义而不看重利益。
唐虞:唐尧虞舜时期。
识字不识理:只识字但不通晓道理。
走趋:跑腿。
公牍:公文。
肥尔躯:使你生活富裕。
槁项:形容生活困苦。
六籍:古代典籍。
岁晏:年末。
襦:短袄。

翻译

选拔井田中的贤能之士献给王都
也有从农田起身,在官府中做小吏的人
河汾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清晰区分了两条道路
官员们仍需明察秋毫,废弃无能的文人怎能任用儒生
看重道义而非利益,这样的人可以讨论唐虞时代的理想
识字却不通世故,只适合做跑腿的差事
一旦整天抱着公文,你的生活就能奢华富足
然而你却啃着书籍度日,寒冬时节连件暖衣都没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士人生活与思想的诗句。开篇“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即在平静的乡村中选择适宜耕作的地方,以智慧和才能为国家服务。此处“井田”象征着井然有序、安定丰足的生活,“贤能贡王都”则是士人理想中的政治抱负,希望以自己的才华贡献于朝廷。

接着“亦有起农畔,在官为胥徒”描绘了士人在田间耕作和在官府服务的两种生活形态。这里,“起农畔”显示了对农业劳动、自然生活的向往;而“在官为胥徒”则表达了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情感,士人可能并非心甘情愿地投身于官场。

下文“河汾著中说,明明析二途”通过对河流和古代圣贤的比喻,强调了选择正确道路的重要性。这两句强化了诗人对于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生活方式的思考。

“鞭算尚察此,废吏宁用儒”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与对儒家德行的推崇。这里,“鞭算尚察此”暗示着对官员贪污行为的审视,而“废吏宁用儒”表达了即便是失去职位,也应坚持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作为行为准则。

接下来的“顾义不顾利, 可与论唐虞”体现了诗人对士大夫理想的追求,即注重道德和正义而非个人功利。这里提到的“唐虞”是古代圣明君主的事迹,象征着理想的政治状态。

“识字不识理,止合供走趋”则批评了只知书面知识而不知实际道理的人,其行为只是徒劳无功的追随。

最后,“一日抱公牍,千金肥尔躯。槁项泥六籍,岁晏寒无襦。”这两句通过对书籍和衣食的描写,表达了士人潜心学问、不为物欲所动,以及在寒冷中仍旧坚守学业的情形。

总体而言,这组诗句表现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对于道德与正义的坚持,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知识探索的重视。同时,诗中的批判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士人的困顿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