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幻相是如来,好眼当从幻处开
出处:《喜吼万慧均二公从匡庐奉佛舍利还》
明 · 释今无
何曾幻相是如来,好眼当从幻处开。
惊得莲花抽宝燄,大千无地着寒灰。
惊得莲花抽宝燄,大千无地着寒灰。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佛教思想的独特见解。首句“何曾幻相是如来”,直接挑战了对现实与虚幻的传统认知,提出了一种超越表象、直击本质的思考方式。接着,“好眼当从幻处开”则鼓励人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审视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认为真正的洞察力往往源自对表面现象的深入探究。
“惊得莲花抽宝焰”这一句,运用了莲花这一佛教中常用来象征纯洁与智慧的意象,通过“抽宝焰”的动态描绘,形象地表达了在深刻理解和领悟之后,内心世界将涌现出智慧之光,如同莲花绽放时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照亮了个人的心灵,也有可能影响到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一句“大千无地着寒灰”,以“大千世界”为背景,强调了宇宙的无限性和生命的脆弱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寒灰象征着生命的消逝或心灵的沉寂。这句话暗示,在面对宇宙的浩瀚与生命的短暂时,人们应当珍惜每一刻,让心灵保持温暖与活力,避免陷入冷漠或绝望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独到解读,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自我认知的深度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光明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