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
出处:《送曾黯游夔州》
唐 · 张祜
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
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
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
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
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
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
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夔州路:指夔州的道路。层波:层层叠叠的波浪。
滟滪:长江三峡中的险滩。
千里峡:形容长江三峡的长度。
一条天:形容江面宽广仿佛通向天空。
秋帆:秋季的船只。
滩声:江滩上的水声。
危侧:危险的边缘。
百丈:极言高度。
半山颠:半山腰。
翻译
距离夔州的道路不远,层层波浪连接着险恶的滟滪堆。从高处俯瞰,千里峡谷尽收眼底,如同一条通往天际的通道。
秋天的树影映在航行的船上,夜晚的滩头涛声在枕边回荡。
在这危险的边缘,身处百丈悬崖半山腰,令人难以承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夔州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山川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送别时的情感。开篇“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生动地勾勒出了夔州附近蜿蜒曲折的河流与连绵不断的山峦。
“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则是对长江三峡之一的夔峡的描写,诗人以宏大的画面表达了大自然的壮观和自己的感慨。"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中的“树色”指的是山上的树木在秋天染上了金黄色的叶子,而“滩声”则是水流撞击石岸发出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将读者带入诗人所处的环境之中。
最后两句“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则展现了夔州地区特有的地理特色——险峻的山峰。"何堪"表达了对这种自然景观的惊叹和赞美,而“百丈半山颠”则具体描写了山势之险。
整首诗通过对夔州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传递出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送别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