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终日走尘容,世事都归感叹中
出处:《雨中感怀次前韵》
明 · 江源
马蹄终日走尘容,世事都归感叹中。
谁学魏公归邺下,独教王子隐墙东。
十年征路徒悲梗,五亩何年更种菘。
欲寄此身天地外,不知今古几人同。
谁学魏公归邺下,独教王子隐墙东。
十年征路徒悲梗,五亩何年更种菘。
欲寄此身天地外,不知今古几人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的《雨中感怀次前韵(其二)》。诗人在马蹄声声中行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慨与叹息。他以魏公归邺下的典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谁学魏公归邺下,独教王子隐墙东。”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魏公归邺下指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归隐邺城的故事,而王子隐墙东则可能是指晋代王羲之隐居于会稽山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十年征路徒悲梗,五亩何年更种菘。”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十年的征战之路,满是悲伤与挫折,而面对未来的五亩之地,诗人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种植菘菜,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最后,“欲寄此身天地外,不知今古几人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于尘世之外,寻找心灵的寄托,但又感叹于古今间,能有同样心境的人寥寥无几。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典故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