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识名自辽史,特产曾传女真独
出处:《鹰坊歌》
清 · 查慎行
风林萧萧夏脱木,坊以鹰名似牛屋。
其中最大名海青,戴角森然异凡畜。
我初识名自辽史,特产曾传女真独。
楛矢同来肃慎庭,初时底贡犹臣服。
屡求难厌祸旋结,两国兴亡手翻覆。
天教此物雄海东,自长窠雏成一族。
其中最大名海青,戴角森然异凡畜。
我初识名自辽史,特产曾传女真独。
楛矢同来肃慎庭,初时底贡犹臣服。
屡求难厌祸旋结,两国兴亡手翻覆。
天教此物雄海东,自长窠雏成一族。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朝诗人查慎行所作的《鹰坊歌》(其一)中对鹰的形象和历史背景的描绘。诗的开篇通过“风林萧萧夏脱木”形象地展现了鹰在夏日树林中的活动场景,暗示鹰的勇猛与自由。接下来,“坊以鹰名似牛屋”将鹰的居所比喻为牛屋,显示出鹰虽强大却被人驯养的境况。
诗中提到最大的鹰名为“海青”,形容其威猛非凡,角峥嵘,不同于寻常禽兽。“我初识名自辽史”表明作者从历史记载中了解到这种鹰的名称,它曾在辽代时期被提及,是女真族的特产,象征着他们的力量和地位。鹰与楛矢一同出现在肃慎(古代东北民族)的庭中,最初作为贡品,表示臣服。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屡求难厌祸旋结”,两国关系因鹰而起冲突,导致了兴衰变迁。最后两句“天教此物雄海东,自长窠雏成一族”表达了对鹰天生强大、繁衍成族的赞叹,同时也寓言了历史的无常和命运的安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鹰的描绘,既赞美了鹰的勇猛,也揭示了历史的复杂与变迁,具有一定的历史感慨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