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正类鸡伏鹄,敢忘精心循所祝
出处:《次韵蒋不回惠山行见赠》
宋 · 袁默
九龙山高茂松竹,冉冉岚光真泼绿。
重冈复岭势峥嵘,五里垂杨排岸曲。
云生洞口若拖缣,泉落田间如喷玉。
公乘若水遗迹在,潇洒儒冠与僧服。
夜蟾清影照寒流,春鸟新声答寒谷。
山畔人家农事闲,长得秋风鱼稻熟。
太湖光射夕阳间,涧泽相通财必育。
一生游赏心不足,忆与高人时往复。
梦魂应是念归欤,问舍求田无百斛。
身名牵制悼人心,收拾未能如水覆。
侵寻白发已盈簪,方此徘徊干寸禄。
乐安道人来自蜀,尚尔小官身仆仆。
惠然相访盖初倾,符采瑩颜神满目。
徐言得道先辟谷,二年粒米不入腹。
日南先生韵超俗,授术为之留五宿。
发泄天机指下传,妙用圆通皆智烛。
见我情亲逾族属,劝以修持言满轴。
自惭正类鸡伏鹄,敢忘精心循所祝。
痊除多谢枕中方,臭腐岂为刀下肉。
斧斤牛羊肆残毒,古人已况牛山木。
深言元气须引续,起我衰羸丸射鹿。
烦胸一诀愿相传,卦体俨然存九六。
重冈复岭势峥嵘,五里垂杨排岸曲。
云生洞口若拖缣,泉落田间如喷玉。
公乘若水遗迹在,潇洒儒冠与僧服。
夜蟾清影照寒流,春鸟新声答寒谷。
山畔人家农事闲,长得秋风鱼稻熟。
太湖光射夕阳间,涧泽相通财必育。
一生游赏心不足,忆与高人时往复。
梦魂应是念归欤,问舍求田无百斛。
身名牵制悼人心,收拾未能如水覆。
侵寻白发已盈簪,方此徘徊干寸禄。
乐安道人来自蜀,尚尔小官身仆仆。
惠然相访盖初倾,符采瑩颜神满目。
徐言得道先辟谷,二年粒米不入腹。
日南先生韵超俗,授术为之留五宿。
发泄天机指下传,妙用圆通皆智烛。
见我情亲逾族属,劝以修持言满轴。
自惭正类鸡伏鹄,敢忘精心循所祝。
痊除多谢枕中方,臭腐岂为刀下肉。
斧斤牛羊肆残毒,古人已况牛山木。
深言元气须引续,起我衰羸丸射鹿。
烦胸一诀愿相传,卦体俨然存九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龙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山中的人文遗迹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九龙山的高峻与茂密,山上的松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仿佛整个山峦都被一层翠绿的雾气所覆盖。接着,诗人通过“重冈复岭”、“五里垂杨”等描绘,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蜿蜒,以及沿岸的杨柳依依,充满了动态美。
随后,诗人转向对山中自然景象的描写,云雾缭绕于洞口,宛如轻柔的丝绢,泉水从田间喷涌而出,如同晶莹剔透的玉石。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遗迹——若水公乘的遗迹,以及山脚下的农舍与田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太湖的光芒与山间的溪流相互映衬,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与和谐。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诗人通过“乐安道人”的故事,引入了道家思想,探讨了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的道理。诗中提到的“发泄天机”、“妙用圆通”等词语,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与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身修养的谦逊态度,以及对传承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