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出处:《犍为城下夜泊闻夷歌》
唐 · 陈羽
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注释
犍为:地名,古代犍为县位于今四川省。牂牁:古代水名,珠江上游支流。
路:道路。
空冢:荒废的坟墓。
滩西:滩边向西。
贾客:商人。
舟:船。
此夜:这个夜晚。
可怜:可爱,此处有淡淡的哀愁之意。
江上月:江面上的月亮。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曲。
铜鼓:一种打击乐器,象征着民族风情。
不胜愁:难以承受的忧愁。
翻译
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愁苦的夜晚图景。"犍为城下牂牁路"一句,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的背景,牂牁之声暗示着夜色已浓,城下空旷无人,只有马蹄踏石的声音在寂静中回响。紧接着"空冢滩西贾客舟",诗人笔锋一转,从陆地的寥落转向水面的冷清。空冢滩之西,原本应是热闹的商旅停泊处,但此刻却是一艘艘无人的客船,只剩下静静的月光映照。
"此夜可怜江上月"一句,诗人心中的愁绪随着月光而生。月亮在古代文化中往往象征着思乡、怀远之情,此时此刻,月光下的孤独与寂寞更添几分哀愁。
最后两句"夷歌铜鼓不胜愁",通过夷族的歌谣和铜鼓的声音,强化了诗人的情感。夷歌铜鼓本应是欢快的节奏,但在这里却被描述为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反而让人感到更加沉重。这不仅表现了诗人个人的哀愁,也可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族的悲哀。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寂寞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受以及对于时代变迁、民族冲突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