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蒲前冉冉,萝薜近毵毵
出处:《山情》
明 · 郭之奇
天意微欲落,山情近远涵。
晴云低岫白,霁霭入溪蓝。
漾楫幽峰麓,孤光隐碧潭。
菰蒲前冉冉,萝薜近毵毵。
敛意供冥索,舒心恣远探。
人与山莫逆,对水亦成三。
晴云低岫白,霁霭入溪蓝。
漾楫幽峰麓,孤光隐碧潭。
菰蒲前冉冉,萝薜近毵毵。
敛意供冥索,舒心恣远探。
人与山莫逆,对水亦成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景色的细腻与深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天意微欲落,山情近远涵”,开篇即以天与山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天意似乎在缓缓降落,山的情感则在近与远之间蕴含,为全诗定下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基调。
颔联“晴云低岫白,霁霭入溪蓝”,进一步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晴朗的云朵低垂于山峦之上,呈现出一片洁白;雨后的薄雾则融入溪流之中,使得溪水呈现出深蓝的颜色。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山中天气变化的微妙与美丽。
颈联“漾楫幽峰麓,孤光隐碧潭”,转而描写行舟于山脚下的幽静湖泊之上。荡漾的船桨在湖面上留下一道道波纹,远处碧绿的潭水仿佛隐藏着一缕孤光,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尾联“菰蒲前冉冉,萝薜近毵毵”描绘了岸边植物的生长状态。菰蒲在前方轻轻摇曳,萝薜则在近处随风摆动,生动地展现了山中植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敛意供冥索,舒心恣远探。人与山莫逆,对水亦成三”,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他收起浮躁之心,沉思冥想,放开心灵去探索远方。在山水之间,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种默契,甚至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达到了心灵的共鸣。面对水时,他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到了一种超脱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