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索索连江起,暮过烟波十馀里
出处:《松江 其二》
宋 · 司马光
秋风索索连江起,暮过烟波十馀里。
长芦瘦竹映渔家,灯火渺茫寒照水。
长芦瘦竹映渔家,灯火渺茫寒照水。
注释
索索:形容秋风的声音。烟波:形容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
长芦:高大的芦苇。
渺茫:模糊不清,遥远的样子。
翻译
秋风吹过江面,发出瑟瑟声响,天色渐晚,我们行舟穿过十多里的烟波。沿途可见稀疏的芦苇和细长的竹子环绕着渔村,渔家的灯火在寒冷的夜水中摇曳,显得朦胧而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景图。"秋风索索连江起",诗人捕捉了秋风在江边轻拂、细数的情态,以及它如何从江面升起,这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妙描写。"暮过烟波十馀里"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经过烟雾弥漫的水波,行进了相当远的距离,这里的“十馀里”更添了一份苍茫感。
接下来的"长芦瘦竹映渔家"中,"长芦"和"瘦竹"都是描写江边景物的词语,它们与"渔家"相映衬,勾勒出了一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水乡生活图景。这里的“映”字用得妙,让人感受到画面之美。
最后一句"灯火渺茫寒照水"则在夜幕降临后,点缀着几处微弱的灯光,它们在寒冷中投射到水面上,形成了一种孤寂而又神秘的氛围。"渺茫"一词极好地传达了那种难以捉摸、辽远无际之感,而“寒照水”则让读者不禁生出一丝秋夜的凉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气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