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把长裾事走趋,已将身世混樵渔
宋 · 艾性夫
羞把长裾事走趋,已将身世混樵渔。
畏途咫尺如千里,老友多年欠一书。
最喜山人题皓隐,莫教帝画到幽居。
欲寻载雪舟边路,来为槃翁赋遂初。
畏途咫尺如千里,老友多年欠一书。
最喜山人题皓隐,莫教帝画到幽居。
欲寻载雪舟边路,来为槃翁赋遂初。
注释
羞:羞耻、不愿。事走趋:趋炎附势之事。
混:混同。
樵渔:樵夫渔夫。
畏途:艰难之路。
欠一书:欠我一封信。
山人:山野之人。
皓隐:清白隐逸。
帝画:帝王的画笔。
幽居:隐居之所。
载雪舟:载雪的舟。
赋遂初:写下诗篇实现初衷。
翻译
不愿卑躬屈膝做趋炎附势之事,已经将自己的一生混同于樵夫渔夫的生活。即使是近在咫尺的艰难之路,也感觉像千里之遥,多年的老朋友还欠我一封信。
最喜欢山野之人题写清白隐逸的事迹,不要让帝王的画笔触及我的隐居之所。
我渴望沿着载雪的舟边小路寻找,只为给槃翁写下这首诗,实现最初的愿望。
鉴赏
此诗首先通过“羞把长裾事走趋,已将身世混樵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情。这里,“长裾”指的是士人的长衣,而“樵渔”则是隐居山林的代名词,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向往自然与简单生活的愿望。
接着,“畏途咫尺如千里,老友多年欠一书”反映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尽管距离遥远,但心中的牵挂如同咫尺(古代的一种短剑,用以比喻距离),而“欠一书”则表达了久未通信的遗憾。
在“最喜山人题皓隐,莫教帝画到幽居”中,“山人”指的是隐士或生活在深山之中的诗人,而“题皓隐”则是说他们喜欢题写自己的名字于岩石之上,以此表明自己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同时,“莫教帝画到幽居”可能是在强调,即便是皇帝也不要来打扰他们的隐居生活,保持一种超然世外的状态。
最后,“欲寻载雪舟边路,来为槃翁赋遂初”中,“载雪舟”可能指的是一艘载满雪花的船,而“槃翁”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昵称。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寻找到这条通往朋友之路,并为朋友写下第一首诗(遂初)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远方老友、向往自然隐居生活以及渴望与友人重逢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