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出处:《道中逢乞食老僧》
唐 · 贯休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祗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时人祗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赤棕榈笠:红色棕榈叶制成的斗笠。眉毫垂:额上的皱纹像细长的眉毛。
拄楖栗杖:拄着栗木制成的手杖。
行迟迟:行走得很慢。
翻译
戴着红棕色斗笠,额上皱纹如毫毛低垂,手握栗木拐杖,步履蹒跚慢慢行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道中逢乞食老僧》。诗中通过对一个行走在路上、拄杖缓行的老僧乞讨食物的情景进行描绘,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老僧超然于世俗之外,心如止水的赞赏之情。
首句“赤棕榈笠眉毫垂”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老僧头戴的一顶简陋草编斗笠,以及他那长而浓密的眉毛。斗笠在中国古代常用来遮阳挡雨,是行乞者常用的物品,而“眉毫垂”则形象地展现了老僧的年迈和修养。
接着,“拄楖栗杖行迟迟”进一步刻画出老僧手持拐杖,步履缓慢的形象。这里的“栗杖”通常是老人或行者所用,以辅助行动,而“行迟迟”则传递了一种不急不躁、心境自在的状态。
诗的后两句“时人祗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表达了诗人对老僧超脱尘世,心如止水的赞美。这里的“盂中饭”象征着乞食者的清贫,而“心似白莲那得知”则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来比喻老僧的心性纯净,不为世间纷扰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乞食老僧形象的刻画,传递了一种超脱物欲、心灵宁静的美好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贾岛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的向往和赞赏。